【文匯網訊】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契訶夫在小說《套中人》中塑造了一個因循守舊、抗拒社會發展、逆歷史潮流的人物——別里科夫的形象。一百多年過去了,這樣的「套中人」似乎又在全球最強大的國家遊盪。
近日,美國頒佈外資國家安全審查改革法案。這是美國近十年來首次對外國投資委員會職能進行更新和強化,對外資進入美國將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
事實上,美國對外資進行安全審查由來已久。成立於1975年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擁有決定公司投資併購的生殺大權。1975年以來,美國外國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經歷了幾次主要的立法及調整過程。本屆美國政府上台後,保護主義日益濃厚,要求擴大外國投資委員會職能的呼聲上升,新的外資審查改革法案出台,正是這一背景下的必然產物。
多年來,美國在對外資設限時有一條絕對理由,這就是「保護國家安全」。至今,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始終保持着全球絕對優勢地位。如果要說有哪一個國家能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還真令人難以置信。所以,在這一冠冕堂皇的說法背後,其實是因為美國憂慮其產業競爭力和科技創新力被他國超越,從而無視經濟全球化發展浪潮,人為設限,把自己裝在套子中,以防止競爭對手獲得新技術、動搖美國的壟斷地位和霸主地位。
今年以來,美國已叫停新加坡芯片商博通洽購高通的交易,否決了中國螞蟻金服併購速匯金、大北農集團併購華多農業等多起對美投資活動,理由都是「保護國家安全」。最新通過的外資審查改革法案則授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更廣泛的權力,比如,增加其對科技、房地產等行業的投資限制權力,以及審查曾經未加限制的少數股權投資等。
但是,外界普遍質疑美國對「國家安全」的定義模糊,存在被濫用的嫌疑。早在今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展開232調查時,就被指對「國家安全」概念使用太廣。國際投資組織總裁南希•麥克萊諾恩表示,當前應警惕投資交易變得越來越政治化,美國不應在國家安全方向走得太遠,造成更大的不確定性。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對外資設限,短期看會損害美企的發展機會,減少美國人的就業崗位;長期看,則會對美國的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造成深遠影響。在全球化時代,跨國企業在深化投資合作和技術交流方面都有強烈的意願和需求,這不應被政治家們的私心所綁架。
在美國對外資加強審查和限制當中,中資企業是主要受害者。據2017年9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公布的2015年年度審議報告顯示,當年它審查交易數達143起,其中涉及中國企業的交易達29起,佔比超過20%;儘管中國在美國外資流入存量中的佔比還不到0.2%,但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國家安全審查案件數最多的國家。
今年4月,根據紐約榮鼎集團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聯合發佈的投資報告,2017年完成的中國對美投資額為290億美元,比2016年減少35%。6月,榮鼎集團報告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在美國的併購和直接投資僅18億美元,同比下降92%,創 7 年來最低,主要原因是美國收緊對中國投資的安全審查,以及美國政府威脅要把額外投資限製作為對華301 調查的一部分。
美國政治家們應該承認這樣的事實:獲取先進技術是企業正常的市場需求。美國跨國企業正是通過在全球購買專利來實現其技術優勢的。比如,2011年,谷歌支付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目的就是獲得後者的1.7萬項專利技術。當美國批准這一交易時,它怎麼沒提出技術收購方面的質疑呢?與美資企業一樣,中國企業也是依據市場規則自主開展經營、購買技術或專利,這一市場行為既符合買賣雙方利益,也符合美方一直倡導的契約自由原則。所以,美方以技術收購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企業對美投資,是站不住腳的。
由於美國一直對華設置極高的投資壁壘,中資企業對美投資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產及娛樂業,對美國科技領域投資非常少。在今年上半年被美否決的併購案件中,中企投資併購多集中在金融與農業方面,試問,這些併購案會如何「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呢?
與美國收緊外資審查相比,中國對外開放舉措卻是密集落地。6月,中國如期公布2018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對外資限制措施比2017年版的63條減少了15條。一邊是中國不斷向外資打開大門,一邊是美國給外資加築壁壘。哪個國家更受資本的歡迎?不言而喻。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91家,同比增長96.6%,實際使用外資683.2億美元,同比增長1.1%。而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外國對美直接投資凈額降至513億美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與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5%。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不斷抬高外國投資的門檻,其實是找錯了借口。殊不知,美國某些人所奉行的孤立主義和冷戰思維,才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敵人。
(作者: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