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際銳評:貿易戰陰雲下 中歐合作是一個可貴的典範

2018-06-26

【文匯網訊】6月25日,中國與歐盟之間開了一個很重要的會: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這是中歐間最高級別的經貿對話機制,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共同主持。

與前六次相比,這次中歐對話的背景不同尋常:一是當前貿易戰陰雲密佈,中歐同樣遭到美國貿易大棒打壓,同樣別無選擇地採取反制措施,「支持和推動經濟全球化」自然成為中歐共同的呼聲;二是今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5周年以及中歐領導人會晤機製成立20周年,在關鍵年份進行的對話,自然為中歐「深化和擴大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從對話達成的一系列豐碩成果和共識來看,可以說不負中歐民眾乃至國際社會的期望。

首先,中歐雙方共同認為,必須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這一共識,不僅反映出中歐共同的對美貿易自衛意識,也體現出中歐作為世界兩大重要經濟體的責任擔當。

用「被逼到牆角」來形容中歐當前的處境並不誇張。中國面臨著美國對25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巨大威脅,而歐盟的鋼鋁製品自5月底已被美國加征關稅,同時還遭受出口汽車將被加征20%關稅的威脅。對此,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說:歐洲別無選擇,只能做出反應,而中國「數量型與質量型」綜合使用的反制措施也已準備妥當。

中歐同是全球化的推動者與受益者,都不願打貿易戰。但是,既然美國一意孤行,中歐只能自衛反擊,因為核心利益不能被挑戰。更重要的是,中國與歐盟的經濟總量加起來約佔全球40%,雙方聯合發聲,有力提振了全球反擊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信心,也給動盪不安的國際格局注入了穩定性。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正是因為同樣支持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歐盟敏銳地抓住了中國的市場機遇,獲得感越來越強。目前,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額為6169.2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的比重從2013年的13.4%上升到2017年的15%。

幾天前,中國歐盟商會發佈一份調查報告顯示,66%的受訪企業收入超過2016年,93%的企業實現息稅前的收入增長,創該調查自2005年以來的新高,61%的受訪企業對增長保持樂觀,比上年增加6個百分點。報告認為,歐盟在華企業獲得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日趨成熟、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加強、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需求增加、中國研發環境吸引力與日俱增等。

現在,歐盟企業家們看到這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的成果清單,恐怕會更樂開花:推進 「一帶一路」倡議與歐洲發展戰略對接,加強數字經濟、氣候變化、金融業、農業和循環經濟合作,爭取在第20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交換中歐投資協定清單出價……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給中歐企業家們帶來新的創富空間,也使中歐貿易更加彼此倚重、更加平衡、更有韌勁來對抗外部的壓力。

一邊是「跨大西洋關係歷史性衰退」,一邊是「中歐成為包容互鑒、互利共贏的合作典範」。不知一味追求「美國優先」的華盛頓政治家們,看到這樣強烈對比的場景,會作何感想?他們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正是他們零和博弈的思維、自私蠻橫的舉動,一手將美國推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於是人們看到,國際政治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1:X」現象。比如,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形成「1:195」;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形成「1:5」;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形成「1:46」……這其中的「1」,正以單挑全球的架勢,在孤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或許有一天,它還會退出WTO、退出聯合國,最終迷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夏凡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