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向「混日子」說再見!內地高校邁向「嚴出」時代

2018-11-09

通識課不願上,選修課不想上,專業課坐在教室刷手機;

翹課成習慣,活動不參加,整日宅在宿舍,能點外賣就絕不去食堂;

交作業、寫論文,不挨到最後一晚不動筆,複製粘貼、東拼西湊、應付了事……

本科變專科、退學留級

說好的「考上大學就輕鬆了」呢?

近日,由於學分不達標被亮紅黃牌,華中科技大學18名學生從本科轉為了專科。學校教務處表示,「本科轉專科」政策自2018年起施行,是保障本科生培養規格和質量的重要舉措。學分未達標受到紅牌警示或者累計兩次受到黃牌警示的,實行本科學業淘汰機制。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給予肯定:「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吳巖表示,「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一些職業院校也開始「鐵腕」整治學風。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在公示期滿、學生申訴期結束後,對2017—2018學年學生中經補考後學業成績未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予以退學,40名學生予以留級。

雲南大學已經將「嚴進嚴出」納入日常管理的點點滴滴。以考試為例,雲南大學學業成績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和期中考試各佔20%,期末考試占60%,一旦補考不過就必須重修。與以往「60分萬歲」不同,雲南大學現在要求學生平均分必須達到70分才能拿到學位證。

2018年雲南大學共有4119名畢業生,有220人因為學分未修滿等原因無法按時畢業,「還有6名學生被要求退學。」雲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周海燕認為,必須嚴格執行制度,否則對其他學生不公平,對制度本身也是一種踐踏。

「等你上了大學就可以隨便玩了」,相信很多人在高三的時候都被這句話洗腦過。在經歷了高考的重壓之後,在課程相對寬鬆的大學校園裡,很多人開始揮霍著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過著「夢寐以求」的生活。

某大學曾以「大學最後悔的事」為題在網站上展開調查,結果接近40%的人選擇了「虛度大學光陰」。其中, 「大學沒有好好學習」「沒有多去幾次圖書館」...也成為很多畢業生的遺憾。

圖片來源:遼沈晚報

圖片來源:遼沈晚報

和「水課」「清考」說再見!

本科生迎來「增負」新要求

「我們好命苦啊!」這學期,在廣州大學2018級的一個新生群裡,當得知學校已經取消清考制度後,有新生開玩笑「叫苦不迭」。廣州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蔡忠兵看到這句話,笑了。「讓學生一入學就知道要好好對待學習,是樁好事。」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和「新時代高教40條」,對加強本科教育再次「加碼」。通知要求淘汰「水課」,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網民「范娜娜」:此番教育部要求高校淘汰「水課」,取消「清考」,是對「水課」這種讓無數學子怨聲載道的遺毒的刮骨治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改變「大學輕鬆論」的強勁推動力。

@千尋生活:這是對當下部分大學生消極態度的一種處理,表明「混日子」的時光一去不返,大學也開始「嚴進嚴出」,掛科多的學生,很有可能無法畢業。

@熊丙奇:取消「清考」制度是希望大學不要給學生「放水」,以此提高本科教育質量。但只發文解決不了學校培養不嚴的問題,還必須改革對教師以及對大學的評價體系。尤其是取消對高校的就業率統計和評價,建立新的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體系。

廣州醫科大學為淘汰「水課」,加強了課程評估和督導的力度,督導隨時會進教室聽課。此外,廣醫還開發了一款微信版的教學評價系統,即將投入使用,屆時學生上完課當即就可以對老師進行打分。

為了鼓勵本科生盡早接觸科研,提高學生科研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廣州醫科大學基礎學院還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實驗平台,作為本科生開展課外科研訓練的場所,學生只須網上申請就可以輕鬆進實驗室。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

讓大學回歸應有的份量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本科生是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的最大群體,本科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培養出的6000多萬名本科畢業生,業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培養決定著科研工作能否得到新鮮的血液,勞動者隊伍能否匹配社會的需求。「國以才立,業以才興」,回歸大學教育本質,就是要為社會提供質量過硬的一流人才。

也因如此,把牢畢業「出口」是大學必然的選擇;對學業不合格說「不」,理應更有底氣。建立教育淘汰機制,也彰顯了教育公平的追求,是各國高校的通行做法。畢竟,文憑不該是稀缺資源,但也不應當隨隨便便就能獲得。教育懲戒警示制度的完善,不單會為「混日子」的學生敲響警鐘,更會以硬性約束倒逼自主學習。當然,懲戒以「懲」為手段,「戒」才是目的,學校和社會應當為學業不合格的學生尋找出路,切莫「一罰了之」、堵住成長的大門。

(來源:半月談網 )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