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徐世昌新作結緣滬千年古剎 靜安寺大廳首迎藝術家個展

2019-01-11
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宣佈展覽開幕(張帆 攝)

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宣佈展覽開幕(張帆 攝)

徐世昌(左三)、慧明法師與參加開幕式的嘉賓合影(張帆 攝)

徐世昌(左三)、慧明法師與參加開幕式的嘉賓合影(張帆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張帆)上海千年古剎靜安寺今天首次在般若堂大廳舉辦藝術家的個展——「靜安禪韻」行者徐世昌藝術展下午開幕,展出藝術家近年新作近八十件,包括繪畫、釉下彩的瓷藝和紫砂壺等。徐世昌老師還現場為觀眾介紹紫砂壺藝的創作。無論是巨幅的水墨畫,還是小件的紫砂壺,亦或造型優雅的陶瓷,樸素淡雅中又都滲透著對生命和美學的獨特思考。

徐世昌現場為大家介紹紫砂壺藝術的創作(張帆 攝)

徐世昌現場為大家介紹紫砂壺藝術的創作(張帆 攝)

起自健將學貫中西

徐世昌,號「白髮少年」。一九五八生於上海,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學習水墨畫,前後師從四位名家:任寒秋、吳野洲(二位啟蒙與提高階段),揚正新、林曦明(二位研究性與啟發性階段)。九十年代開始獨立研究與創作,專攻純黑白水墨的應用。亦曾旅居中歐近十年,在異國他鄉的大自然和藝術熏陶下,形成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回國後,潛心創作,跨界中國傳統陶瓷、紫砂藝術,融匯傳統水墨,藝術自成一家。

觀眾在欣賞徐世昌的紫砂壺作品(張帆 攝)

觀眾在欣賞徐世昌的紫砂壺作品(張帆 攝)

記者還從現場了解到,徐世昌曾經是一名出色的游泳運動員,並曾與隊友橫渡瓊州海峽。早年的艱苦訓練和德國留學的經歷,出生上海又長居北京,讓徐世昌的作品有一種兼容並蓄的風格。創作手法上,表面上看很多為中國傳統的寫意,但細細品味卻也有西洋畫的技巧。從風格上看,不僅有北方的大氣磅礡,也有南方的細膩婉約。

徐世昌的巨幅水墨作品(張帆 攝)

徐世昌的巨幅水墨作品(張帆 攝)

結緣古剎辦展第一人

在展覽開幕式上,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專門介紹了與徐世昌結緣的過程。他說,儘管在靜安寺舉辦過大大小小的各種藝術展覽,但是在大廳開展覽,同時還要現場創作和演示,徐世昌是第一人。他首次關注徐世昌,緣於朋友贈送的一本畫冊,翻過那一幅幅作品圖,一幅藝術家在聚精會神創作的照片映入眼簾,「如此地專心」。慧明法師說,那種創作的狀態令他立刻想到了佛教裡「禪就是定」。

徐世昌的瓷藝作品(張帆 攝)

徐世昌的瓷藝作品(張帆 攝)

慧明法師評價,徐世昌的藝術作品給他帶來三點感想。首先,藝術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徐世昌的創作狀態與佛教很像,是「定心」。第二,聽說過徐世昌早年的運動員經歷,能夠在游泳領域不斷攀登新高峰,使得他的作品也有「勇猛」的氣勢。第三,佛教裡面還崇尚「精進」,就是永不滿足,不畏艱難,不斷努力向前,這也能從徐世昌的繪畫中感受到。比如他此次展出的巨幅墨荷,荷葉枯而不衰,正是一種追求更高更好的生命狀態。同時,除了展覽外,在接下來的一周多時間裡,徐世昌還將在寺內駐守,每天為觀眾現場展示書畫和篆刻創作。

觀眾欣賞展覽(張帆 攝)

觀眾欣賞展覽(張帆 攝)

觀眾欣賞展覽(張帆 攝)

觀眾欣賞展覽(張帆 攝)

大展之後需要沉澱

對於能夠在家鄉的千年古剎舉辦展覽,徐世昌認為是很大的福報。回顧自己的創作,他仍然感謝早年的運動員生涯,「體育精神給了藝術生命,也讓我有了創作的本錢」,即能夠有在艱苦環境下采風、創作的體力和在藝術道路上不畏艱難探索的恆心。對於今次的展覽,他還特別提到,希望大家踴躍評論,多給意見。

徐世昌的瓷藝作品造型獨特,色彩淡雅(張帆 攝)

徐世昌的瓷藝作品造型獨特,色彩淡雅(張帆 攝)

在現場,徐世昌還告訴記者,本次展覽結束後,他將「閉關」一段時間,冷靜思考接下來的創作。在書畫上,要進一步提升技藝,更上一層樓。特別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繪畫,要能想到二十年後的繪畫是怎麼樣的。同時,他也始終堅信,藝術家需要適時沉澱,更多用藝術來說話。

更重要的是,此次與佛教結緣,也讓徐世昌得到了更多中華文化的滋養。他說,其實中華文化中也滲透著佛教的理念,就是要通過修煉來提升自己。「只有通過修煉,不斷加深你腳下的泥土,泥土厚了,樹才能長得更高。」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