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美歐分歧又被擺上了檯面

2019-02-16

【文匯網訊】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匈牙利、斯洛伐克、波蘭,2月11日到1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完成了緊鑼密鼓的中東歐訪問之旅。分析認為,這是蓬佩奧此次訪問歐洲5國的重頭戲,也是時隔多年美國重新在中東歐國家高調「刷存在」。

密集會晤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談防務合作也談能源和地區安全、屢屢拋出中俄安全威脅言論、和波蘭共同主持「推動中東和平與安全未來的部長級會議」、試圖組建一個全球反伊朗聯盟……蓬佩奧的中東歐之行似乎在下一盤大棋。分化歐洲、孤立伊朗、劍指中俄,專家分析認為,美國重返中東歐可謂「一石三鳥」,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

高調出訪 爭取主動

在中東歐,蓬佩奧馬不停蹄。根據美國國務院發佈的行程安排,蓬佩奧11日訪問匈牙利,12日轉場斯洛伐克和波蘭。在波蘭華沙,除討論安全和能源問題外,美波還共同主持為期兩天的「推動中東和平與安全未來的部長級會議」。

路透社報道稱,這是繼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2011年訪問匈牙利後,美國時隔8年再度派國務卿出訪匈牙利。斯洛伐克則是20年來首次迎來美國國務卿級別的高層訪問。

「選擇訪問這三個中東歐國家,是美國精心安排、多重考慮的結果,可謂一石多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王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首先,這三國在中東歐國家中是比較親美的,也是北約成員國,美國想趁機拉攏。其次,這三國都是維謝格拉德集團成員,在集團內部推行一體化,抱團取暖,與老牌的西歐國家抗衡。其中,波蘭和匈牙利雖是歐盟成員國,但與歐盟齟齬不斷。因此,美國想趁機分化控制歐洲。此外,近年來,這三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非常密切,和中國的經貿合作也不斷加深,美國想藉此擠壓中俄在中東歐的影響力。

「我們傳遞的信息是,必須亮相,否則就是輸家。」在蓬佩奧啟程前,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這樣告訴媒體,「正因為過去10年中東歐缺乏美國的有力參與,中國和俄羅斯才有機會填補中東歐權力真空。」

「美國重新發現了中東歐在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本報記者表示,冷戰結束後,中東歐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不斷下降。但隨着美俄博弈愈演愈烈和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美國意識到中東歐地區處於歐亞大陸橋的核心位置。美國希望重返中東歐,掌握更多戰略主動權。

劍指中俄 分化歐洲

「中俄威脅論」無疑是蓬佩奧此次訪問中東歐的高頻詞。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面臨「與日俱增的中俄威脅」,美國將致力於同中東歐國家加強外交、軍事、商業和文化關係。

「在中東歐強調俄羅斯的安全威脅,是美國慣打的安全牌,也是美國控制中東歐地區的手段。面對中國,美國希望通過施壓中東歐國家,反對中國企業參與5G建設,限制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崔洪建認為,美國的這種做法是想把中東歐地區作為與中俄展開博弈和競爭的主要方向。

蓬佩奧此次出訪耐人尋味之處頗多。在波蘭召開中東問題國際會議就是其中之一。

值得玩味的是,這場聚焦「中東和平與穩定」的國際會議,既不在中東地區召開,也沒有在相關大國或國際組織所在地舉行,而由似乎並不相乾的波蘭承辦。波蘭政府的官方解釋是:「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波蘭有權利參與組織一場旨在推進中東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國際會議。」但其背後的原因絕非這麼簡單。

分析認為,對美國來說,選擇波蘭作為主場推銷其中東政策,藉此分化歐盟在伊核問題上的統一立場,當屬題中應有之義。《華爾街日報》稱,特朗普政府執意退出伊核協議,導致歐盟與美國在伊核問題上的分歧嚴重。美國拉波蘭合辦中東會議,不啻於在歐盟內部打入一根楔子,為瓦解歐盟對伊政策創造突破口。

《政客》歐洲版網站分析認為,在波蘭舉行的中東會議,正值第55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召開前夕,這將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先入為主地定調中東政策提供重要平台。

事實上,訪問中東歐三國只是蓬佩奧歐洲行程的一部分。參加完在波蘭舉行的中東問題國際會議後,2月15日,蓬佩奧返回美國途中,將在比利時和冰島短暫停留。

「比利時是歐盟總部所在地,美國希望藉此安撫歐盟,繼續加強合作。至於冰島,從之前釋放的信息來看,美國希望在北極事務上有所作為。」崔洪建分析,一方面當前美歐關係處在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在美歐自貿協議談判和伊核協議問題上,美國希望今年上半年有些結果出來,因此美國想藉此次訪問向歐盟施壓。另一方面,在美俄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國試圖拉攏、分化進而控制歐洲的態勢很明顯。

「圍獵」伊朗 應者寥寥

王朔認為,美國這次高調宣示重返中東歐,最主要意圖是遏制中俄在中東歐的影響力。美國通過外圍作戰的間接手段,拿中東歐當抓手,挾制歐洲盟友與自己站在同一戰線,讓大家圍着美國轉,進而讓美國掌握戰略主動。

美國的如意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但事實並非都如其所願。

遏制中俄效果不甚理想。據法新社報道,蓬佩奧試圖利用經濟和防務激勵政策說服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不要和中俄走得太近,更呼籲匈牙利不要讓俄羅斯在西方國家中「製造分裂」。對此,匈牙利外長彼得·西亞爾托當面予以駁斥,認為美國單獨把匈牙利與俄羅斯或中國的關係挑出來加以指責「非常虛偽」。

在德國《柏林日報》看來,中東歐國家雖然在安全領域希望與美國靠近,但是美國已無法再扮演30年前在該地區的角色。該報評論說,這些國家不願意在美中俄之間選邊站,而是更希望找到平衡位置,這才真正符合它們的利益。

「被圍獵」讓伊朗很惱火,中東局勢再起波瀾。2月11日,蓬佩奧訪問中東歐首日,正值伊朗紀念伊斯蘭革命勝利40周年。而美國在波蘭召開中東問題國際會議,被認為是一次動員各方「圍獵」伊朗的「反伊朗峰會」。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伊朗強硬反擊:一方面,伊朗領導人批評在波蘭舉辦的中東會議只是一場「絕望的反伊朗馬戲團表演」,「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另一方面,借紀念革命勝利40周年之機,伊朗開始頻繁「秀肌肉」——大練兵、秀遠程導彈、發衞星、曝光生產彈道導彈的地下工廠等,為中東地區本就錯綜複雜的局勢再添變數。

組建反伊朗聯盟收效甚微,反而進一步放大美歐裂痕。2月14日,美波聯合主辦的中東問題部長級會議閉幕,兩國僅發表聲明成立維護中東安全和穩定的國際工作組,會議並未能達成更多共識和實質成果。

雖然美波兩國為此次會議廣撒「英雄帖」,但峰會並不「叫座」。分析認為,作為伊核協議的堅定維護者,為避免在美伊之間選邊站隊,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國大都對此次中東會議採取了「技術性」迴避或「降格」處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利尼也以「日程衝突」為由,婉拒邀請。

英國《衞報》認為,應者寥寥似乎預示着,想要通過組建國際同盟孤立伊朗的美國,自身恰恰正在被孤立。

崔洪建認為,美歐在伊朗問題上的矛盾是二戰以來美歐聯盟最大的分裂。未來美歐在伊朗問題上的矛盾還會繼續發酵。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