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秦和:引導民辦高校加快向內涵式發展轉型

2019-03-08
全國人大代表秦和(記者 盧冶 攝)

全國人大代表秦和(記者 盧冶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盧冶)全國兩會正在進行,教育話題備受代表委員關注。長期在民辦高等教育界別一線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建議,要引導民辦高校加快向內涵式發展轉型,「民辦高校必須走內涵發展的路子。這一方面需要民辦高校積極作為,同時也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據悉,截止2018年底,全國共有民辦高校747所、在校生約680萬人,佔全國普通高校數、在校生數的比例分別為28.4%、22.8%。另外,還有800所左右非學歷教育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民辦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支撐,已經成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民辦高等教育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秦和分析,高等教育不再稀缺,民眾的教育選擇空間越來越大,導致了民辦高校難以用提供入學機會為主要目標的外延式模式發展。此外,民辦高等教育領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也影響了公共政策和辦學者、捐資者對發展民辦高等教育的信心以及動力。「應該說,挑戰和機遇共存,民辦高等教育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加強政策引導,積極穩妥推動民辦高等教育轉型發展。」

秦和談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記者 盧冶 攝)

秦和談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記者 盧冶 攝)

秦和建議,要及早謀劃應對生源萎縮挑戰。「民辦高校主要靠學費收入維持,生源萎縮對其衝擊最為直接、最為強烈。」秦和建議,要建立預警機制,對於生源確實面臨重大挑戰的民辦高校,實行一校一策,逐一研究應對措施,避免因生源萎縮導致學校難以運轉,確保高等教育秩序穩定。同時,還要及早研究民辦高校的退出機制。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按照現行招生規模,高等教育也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對此,秦和建議,在今後一個時期,高等教育以結構調整和內涵發展為主,「從嚴控制新設高等學校的數量,嚴格調控現有高等學校招生規模,建立基於質量和就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政府在支持民辦高校內涵發展方面,進一步突出導向性、針對性、政策性和約束性,建立基於質量的支持機制。

此外,秦和建議要穩妥推進民辦高等教育分類管理,穩類民辦高校的預期,在自定位上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同時,大力支持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向高水平邁進,力爭經過10—1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水平民辦高校,與公辦「雙一流」形成對照和互補,激發「雙一流」建設的活力。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