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產業發展及人才流動報告發佈 香港平均薪酬領跑灣區

2019-04-09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4月9日,智聯招聘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及人才流動報告》,通過採集2019年1月1日至3月15日間全平台上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有關的企業招聘和簡歷投遞等信息,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流動、人才供需、人才環境等展開分析,結果顯示,灣區總體人才淨流入率為1.39%,人才虹吸效應明顯;保險行業、銷售職位人才缺口大,民營企業人才需求最旺,港澳台企業競爭最為激烈;灣區平均薪酬9227元/月,其中香港平均薪酬領跑灣區,為23745元/月。

灣區向國外流失人才現象凸顯

智聯大數據顯示,灣區當前的人才淨流入率為1.39%,處於人才淨流入狀態。在吸引人才的地域特徵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高端人才的吸納能力強勁,北京和上海是其主要的人才流入來源地,占比分別為26.66%和12.43%。香港、澳門的人才在灣區內部流動中除本地外更青睞深圳和廣州。

流入灣區的人才中,來自北京的占比最高,為11.33%,其次為湖南省和廣東省其他地區(不包含灣區九市),分別占7.45%和6.99%。流出方面,從灣區流出的人才中,流向江蘇的占比最高,為10.71%,其次為浙江和湖南,占比分別為8.35%和8.18%。

值得注意的是,灣區流出人才中,流向國外的占4.54%,排名第十,遠高於從國外流入灣區的人才占比,可見灣區當前向海外流失人才的現象凸顯,而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流入香港以高收入人群為主

具體看流入灣區11個城市的人才畫像,流入廣州、深圳的人才學歷相對較高,年齡更加年輕,21-30年齡人才占比在55%以上,工作年限在1-5年的均占近四成。流入香港、澳門的人才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分別達71.83%、63.05%,位居前兩名,且流入香港的人才月薪在10000-25000元的占31.67%,高於其他城市。

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才所從事的行業也有一定差異。除房地產等主流行業外,來自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人才主要聚集在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從行業人才分佈的比例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及國外的人才多分佈在知識密集型產業,對人才的學歷、素質要求更高,而其他省份的人才多流向勞動消耗大、勞動力需求高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

港澳台企業競爭最激烈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總體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為0.65,說明灣區當前人才需求低於人才供給,平均每個求職者僅對應0.65個工作機會。除澳門基本實現人才供需平衡,惠州、佛山、東莞、珠海、江門、肇慶、中山、香港等8市的CIER指數均大於1,人才需求高於人才供給,處於人才短缺狀態。

從各行業的人才供需情況看,互聯網/電子商務、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是灣區當前最熱門的兩大行業,而灣區的保險行業是招聘需求前二十個行業裡唯一一個人才供不應求的行業,招聘需求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從各類性質企業的人才供需情況看,港澳台公司的CIER指數為所有類型企業中最低,為0.11,平均每個求職者僅對應0.11個工作機會,人才供給過剩趨勢明顯,就業競爭異常激烈,反映了求職者對該類型企業的偏愛。

灣區薪酬領先 人才環境優越

智聯大數據顯示,2019年春季,粵港澳大灣區總體平均薪酬為9227元/月,在全國主要城市群中排名第三,僅次於長三角。經濟最發達的香港平均薪酬領跑灣區,為23745元/月。澳門和深圳處於第二梯隊,平均薪酬均在1萬元/月以上。其他城市平均薪酬在8000-9000元/月的區間內浮動。

各地人才政策是影響人才流動的關鍵因素。在人才政策上,灣區各城市的政策無一例外地深入解決了人才落戶、住房、創業、資金補貼、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免除了人才進行「內部移民」的後顧之憂。在人才落戶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廣東9市近年來不斷調整政策,城市總體落戶門檻趨於降低,特別是學歷和積分制度上,條件逐漸放寬。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