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式「漂書」——細節之處看香港之七

2019-05-07

【文匯網訊】每逢五傍晚,香港油塘港鐵站附近一個小區的休憩處便會出現一個小書攤,路過的市民在其中找到喜歡的書,可隨意拿走,不用付款。因為這是一個「漂書站」。

「漂書」可理解為圖書漂流,數十年前在歐洲興起。人們將讀完並認為值得推介的好書放在公眾地方,例如公園長椅、車站、機場等,無償地讓其他人拿去看,從而分享閱讀樂趣。

「漂書」近年在香港也流行起來。學校、商家、青年團體、民間組織等,以不同形式和規模舉辦「漂書」活動,它們目標基本一致,就是讓愛書人找到他們喜歡看的書,延長圖書的生命。

大約半年前,香港一個民間組織推行名為「悅讀」的「漂書」計劃,在全港多處設置「漂書站」。每個站均有「悅讀大使」駐守,每次帶上100多本書擺攤,吸引不同人士前往「尋寶」。

「這些雖然是舊書,但裡面的知識很有用,都是作者的心血,不應該浪費。」周女士在「悅讀」計劃位於油塘的「漂書站」覓得一本養生食品書籍,她認為好書應該在讀者群中循環閱讀。

香港寸土寸金,居住空間狹小,人們看完而仍然簇新的書往往沒地方存放,通過「漂書」為書本找第二個歸宿,既可避免浪費也能推動閱讀風氣。

不同於國外的「漂書」,香港的「漂書」富有自己的特色,並且更多樣化。

「悅讀大使」龐智笙向記者介紹,以「悅讀」計劃為例,不同於「漂書」通常的隨便拿走,他們採用借閱形式進行,鼓勵讀者將看完的書歸還,以增加流動性。「若讀者希望把書留著收藏也沒問題,最重要的是讓書本落在合適的人手中。」

龐智笙說,他們會保證推出「漂書站」的書本題材健康,使家長放心讓孩子參與「漂書」,而「大使」也會向讀者推介好書。這樣的操作方法使「漂書」更規範和有成效。

不少團體都在探索以更切合香港環境的方式推行「漂書」,提升活動可持續性。

4月中旬,在將軍澳一個商場舉行了為期3天的「書送快樂日」圖書交換活動。主辦方「書送快樂」的創辦人劉庭善形容這是「『漂書』二重奏」——同一個旋律,以不同的樂器演奏。

劉庭善十年前創辦了慈善團體「書送快樂」,致力於為舊書找新主人。她認為,傳統「漂書」比較被動,於是他們建立起不同平台,開放給市民,增加舊書遇到合適讀者的機會。

「我們希望用一個更有效的方法,為書本找到第二個家,推廣惜書文化。」劉庭善說,「書送快樂日」某種程度上是橫跨多年的「漂書」活動,他們已經積累了「熟客」。曾有一位小讀者第一年找兒童讀物《尋寶記》,第二年找金庸小說,「看著書本陪伴小孩長大,心裡很感動」。

「書送快樂」設有一個倉庫,目前有超過兩萬本圖書,主要來自社會上的捐贈。他們的一項重點活動是邀請學校和社會福利團體,到他們的倉庫免費挑選合適的書籍。

劉庭善說,他們樂見學校派出學生代表前往挑選圖書,因為這樣更能讓學生讀到他們想讀的圖書。另外,他們建議學校將圖書拿回去,放在校園不同角落,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到書本閱讀,達到二次「漂書」的效果。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