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頭雁」和資本市場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上市公司的質量至關重要,備受市場關注。11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公開闡述上市公司監管工作。
易會滿表示,將堅持增量和存量並重,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以增量帶動存量,實現市場化優勝劣汰,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以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這表明,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重中之重,未來上市公司監管迎來三大新動向。
動向一:通過深化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以增量帶存量
中國作為一個產業要素齊整,兼具強大生產能力和巨大內需潛力的國家,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和上市公司做優做強提供了信心、底氣和機遇。上市公司帶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頭雁效應」初顯同時,整體質量仍然有待提升。
未來,監管部門將堅持增量和存量並重,以增量帶動存量的方式改革上市公司監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增量優化方面,易會滿表示,推動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平穩起步,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提高審核工作透明度和效率,增強發行上市標準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預期性,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同時統籌推進相關上市板塊的改革,暢通多層次資本市場機制,吸引更多各行各業的優質企業上市。
「繼續保持IPO常態化,堅持競爭中性,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業,只唯優劣,切實做到好中選優。」易會滿說。
如何提高現有上市公司的質量也備受市場關注。易會滿明確,實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注重發揮各方協同效應,力爭用幾年的時間,使存量上市公司質量有較大提升。同時,完善併購重組、破產重整等機制,支持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為上市公司提質增效注入「新鮮血液」。探索創新退市方式,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
動向二:「鼓勵好公司、緊盯壞公司」的改革方向清晰
優質上市公司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具活力的部分,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鼓勵優質上市公司做大做強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題中之義。易會滿透露,對持續規範經營的優質上市公司要在融資、併購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提升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對亂象頻出的問題公司和風險公司要重點聚焦、嚴格監管。
數據顯示,資本市場日漸成為併購重組的主渠道、存量盤活的主戰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交易金額從2014年的1.45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56萬億元,約占國內併購總量的六成,躍居世界第二大併購市場。
易會滿表示,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適度優化再融資、併購重組、減持、分拆上市等一系列制度,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進一步提高資本形成效率,助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諸多亂象,給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了阻礙和傷害。今年以來,證監會已對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立案28家次,其中涉及資金佔用13家次、違規擔保12家次。易會滿強調,上市公司和大股東必須牢牢守住「四條底線」:一是不披露虛假信息,二是不從事內幕交易,三是不操縱股票價格,四是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守法合規經營是企業的生命線,不遵守合規底線,企業很難走遠走好。」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說,協會也將發揮「橋樑紐帶」作用,通過培訓、座談等措施,強化上市公司規範運作自覺性。
動向三:監管與服務並舉等監管思路明確
證監會在11日還明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思路:堅持監管與服務並舉、堅持規範與發展並重、堅持信批與治理並行。
易會滿表示,證監會系統和會管單位要更大力度加強上市公司監管,寓監管於服務之中。通過有效監管、持續監管、分類監管、科技監管,完善市場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穩定市場預期,提高對實體經濟和企業的服務供給質量。
易會滿說,監管的目標是保障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要督促企業合規經營,建立起內控健全、治理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引導企業做優、做強、做持久,打造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不斷增強資本市場的微觀主體活力。
此外,要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讓投資者看得見、看得清上市公司,更好地實現「用手、用腳投票」,同時強化對大股東、上市公司董監高的監督約束,促使其忠誠履職。
易會滿介紹,截至4月末,境內上市公司共3627家,總市值約60萬億元,均居世界前列。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占國內500強企業的七成以上。「可以說,3600多家上市公司就是中國經濟的『成分指數』,整體上反映了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
民營經濟在資本市場得到了有力支持。目前,民營上市公司共2544家,占比從2012年的55%提高到目前的70%,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中民企占比達75%。
責任編輯: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