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瀋陽故宮構築群中最重要建築、祭奠愛新覺羅家族先人的家廟——擁有238年歷史的太廟近期迎來一次大規模修繕。國家文物局重點工程瀋陽故宮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將採取最小干預原則,解決牆體歪閃及裂縫等問題,保證建築群益壽延年。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瀋陽故宮於本月11日首開公眾參與修繕觀摩體驗活動,首批體驗者當日在太廟參與了古法「披麻」、「做口線」、「挑脊」等古建修復過程。
還原古建傳統工藝
「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就是親眼看、用手去觸摸,是親身的體驗。」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丁輝在當日活動上如是表示。據悉,該項目也是遼寧省首個對外展示的文物保護工程,將展示出古建築原工藝、原做法,使社會公眾深入瞭解、認識古建築修復的傳統工藝。
本網記者作為此間首批觀摩體驗觀眾,11日得以進入到正在施工的太廟修繕現場,並瞭解到,本次修繕以國內外文物價值保護的「最小干預」原則,將主要解決牆體歪閃及裂縫、屋面滲漏、結構歪閃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問題,同時保證建築群益壽延年。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在施工現場接受採訪時介紹,本次修繕工程自今年2月開工,計劃於今年10月底竣工。本次開放修繕施工現場,一改傳統「封閉式」「隔絕式」施工,改為「開放式」「通透式」,就是要讓公眾瞭解文物工程的施工工藝、構件名稱、製作方法等等,充分發掘和利用在工程施工階段文物的獨特價值。
觀眾實操古建木材加固工藝
在展示地仗工藝環節,兩名施工工人將由動物血液混合製成的油滿熟練的刷在太廟的木質柱上,並用麻等材料進行加固——這就完成了古建築地仗工藝的重要施工步驟「披麻」,古建中的梁、枋、柱等大型木材制件均採用這種方式進行加固塑造。這一環節也是未來公眾可參與實際操作的唯一項工藝過程。
此外,公眾還能在施工現場觀摩到「做口線」和「挑脊」的全過程。「做口線」,即門窗框地仗的直線腳,地仗時用直角形工具勒將地仗的油灰出線腳,保證線腳堅挺、清晰。「挑脊」又稱「調脊」,指屋面脊砌築過程。
責任編輯: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