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瀋陽故宮春節推清宮文物特展 「吉語」紋飾熱鬧迎春

2019-01-30
展出的清雍正款礬紅白蝠紋大盤。(本網遼寧傳真)

展出的清雍正款礬紅白蝠紋大盤。(本網遼寧傳真)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農曆新年前夕,瀋陽故宮「吉語迎春 清宮文物特展」日前在此間開展,並持續至4月10日。作為瀋陽故宮試行策展人制度後策劃推出的首個展覽,本次展出的文物將集中凸顯新年喜慶祥和的氣氛,展覽遴選50餘件帶有福、壽、喜、大吉等吉語紋飾的清宮文物。其中,制於大清雍正年間的印有礬紅團壽紋及九隻蝙蝠紋的礬紅白蝠壽紋大盤為首次展出。

展出的清同治款粉彩紅地喜字盤。(本網遼寧傳真)

展出的清同治款粉彩紅地喜字盤。(本網遼寧傳真)

「吉語迎春」為是次展覽的主題。據瀋陽故宮博物館負責人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春節特展策展小組經過前後3此研討和修改,確定了將帶有相同吉語文字的文物陳列在一起的展覽形式。不僅可以讓觀眾欣賞到文物的細膩之美,也有助於瞭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字歷史,以及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

吉語紋飾展漢字博大

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中國古代器物上,有大量以福、祿、壽、喜、吉、大吉、萬壽無疆等吉語文字作為裝飾的紋樣。它們或是單獨成組,或是與植物、動物等紋飾完美結合,組成寓意美好的吉祥圖案。在清代皇帝和后妃的服飾上,也有以雙喜字、團壽字作為裝飾圖案的。

首次展出的掐絲琺琅粉地大吉葫蘆花卉座屏。(本網遼寧傳真)

首次展出的掐絲琺琅粉地大吉葫蘆花卉座屏。(本網遼寧傳真)

清代,「壽」和「福」一樣,都是吉祥符號。千百年來,壽與福、祿、喜並列使用,成為美滿、吉祥的象徵。本次展覽也遴選出極具代表性的文物以展示漢字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雍正五十大壽時的賀壽御禮礬紅白蝠壽紋大盤、乾隆時期宮廷壽辰用器斗彩壽字紋盤、清代官窯仿成化官窯佳品五彩麻姑獻壽紋大盤、專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黃地粉彩蝠壽盤等均紛紛亮相。

首次展出的礬紅白蝠壽紋大盤器形巨大,盤內壁施白釉,中心繪礬紅團壽紋及九隻蝙蝠紋;外壁施珊瑚紅彩,顏色亮麗,留白處裝飾三十二隻蝙蝠飛翔其上,因蝠與「福」諧音,寓意「福壽」、「長壽」。底有青花雙圈楷書「大清雍正年制」6字2行款。

展覽的瓷器中,一批紅地喜字大碗和紅地喜字盤,配色艷麗華貴,突出了濃烈的「喜慶」主題。同治十一年(1872)皇帝大婚,御窯廠奉旨燒造了大量帶有「喜」字的瓷器,主要包括餐具和日用器物。此外,首次展出的掐絲琺琅粉地大吉葫蘆花卉座屏,以大氣的構圖展現出「大吉大利」、「子孫萬代」、「鯉魚跳龍門」等吉祥含意,上部葫蘆寶瓶以淺黃色為地,上面鏨胎制各色小葫蘆及花葉紋,中央描金黑字「大吉」兩字,下部藍色海水中有跳躍的紅鯉魚和笛子、如意、珊瑚等物。

展出的清康熙款琺琅彩壽山福海碗。(本網遼寧傳真)

展出的清康熙款琺琅彩壽山福海碗。(本網遼寧傳真)

吉祥圖案派生吉語詞組

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內涵豐富,經千百年傳承與發展派生出大量的固定詞語,如萬壽、壽山福海、萬壽無疆、長宜子孫、百子呈祥、福壽康寧、惠風和暢、蘭秀菊芳、福壽三多、百柿大吉、三陽開泰等。這些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寓意美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清康熙款琺琅彩壽山福海碗,構思巧妙,別具匠心,獨特的琺琅工藝使其成為彩瓷中的無價之寶。碗內繪有四朵粉紅色牡丹花,花心處在黃、綠地上分別以藍釉篆書「壽」、「山」、「福」、「海」四字,間有一周纏枝紋,整體紋飾,寓意「長壽」、「多福」。

紋飾寓意吉祥的清剔紅壽春寶盒。(本網遼寧傳真)

紋飾寓意吉祥的清剔紅壽春寶盒。(本網遼寧傳真)

紋飾寓意吉祥的清剔紅壽春寶盒,雕工纖細精美,式樣典雅美觀,花紋繁密且極為清晰,不僅是實用盛器,也是珍貴的藝術品。盒蓋面中心為一「春」字,內圓形開光處雕一老壽星、松樹、鹿,取「長壽、福祿」之意。「春」字兩側,飾有雲龍紋,取「祥龍獻瑞」之意。「春」字下方為聚寶盒。

此外,展覽復原了清宮過萬壽節時宴飲的場景:在一張填漆描金開光坐龍宴桌上,擺著銀鍍金壽字火碗、鍍金壽字茶托、吉祥如意款銀匙、福壽字銀匙、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碗、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盤、金地藍壽字紋杯,富有極濃的宮廷生活氣息。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