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華為海思迅速追趕國際巨頭 專家:危中有機

2019-05-20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何花 深圳報道) 近日,華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的員工內部信引發廣泛熱議。信中透露,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預計,並在研究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業內專家受訪稱,這一事件可以倒逼中國芯片行業迅速發展,對整體行業可起到促進作用。

海思芯片涉及多個領域

「居安思危」一直都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管理理念。公開資料顯示,海思全名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它的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華為海思的產品並不局限於手機芯片,還有服務器芯片(鯤鵬系列)、基站芯片、基帶芯片、AI芯片等。2019年3月,DIGITIMES Research發佈的2018年全球前10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顯示,華為海思以34.2%的年營收增長率在10家廠商中增速最快。雖然其營收總額與行業巨頭博通和高通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正在迅速追趕。

記者了解到,海思的研發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的艱苦過程。早在2009年,海思就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開市場的手機終端處理器K3處理器,與展訊、聯發科一起在山寨手機市場展開競爭,但並沒有搭載於華為自己的手機產品中。2010年,蘋果自研的A4處理器在iPhone4上大獲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海思。因此,2012年,海思推出了K3V2處理器,並搭載於華為旗艦機型中。

在任正非看來,華為要在芯片領域投入「四億美元和兩萬人」進行「強攻」。在華為,海思芯片的定位是「一個重要系統」,是華為的長遠戰略投資。任正非還直言:「海思一定要站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面對美國的封殺。

專家:中國芯片業「危中有機」

海思宣佈啟用「備胎計劃」,引起了網友廣發熱議。這一事件的關鍵點在於,海思自主研發的芯片能否在美國企業「斷供」後完全實現國產替代?深圳市通信學會秘書長李銀松透露,目前華為在手機芯片領域,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但目前尚無法實現全領域芯片的替代,在其他領域的供貨將會受到影響。此外,李銀松透露,國內芯片產業目前設計能力在全球範圍內不弱,重點的弱項在於量產。在芯片生產中的部分重要步驟,例如光刻錄技術等,中國國產的生產線尚無法完全滿足要求。

對此,李銀松稱,這一事件整體對於中國芯片行業仍存在促進作用,可以倒逼中國芯片行業迅速發展,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但他同時強調,貿易中互惠互利原則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雙方降低成本,實現雙贏。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