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外院士專家齊聚深圳 共倡「國際微生物組大科學計劃」

2019-05-28
「標準化、自動化與高通量分析技術在微生物組大科學計劃中的應用」在深圳先進院召開

「標準化、自動化與高通量分析技術在微生物組大科學計劃中的應用」在深圳先進院召開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5月27日-28日,SAHAM·2019「標準化、自動化與高通量分析技術在微生物組大科學計劃中的應用」研討會在深圳先進院召開,300餘名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共同探討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會上,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在會上倡議發起「國際微生物組大科學計劃」,並討論如何利用深圳大設施開展大科學計劃。

研討會由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先進院承辦。深圳市科協主席蔣宇揚出席會議並表示,研討會的召開對於深圳市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大設施建成後將催生出全新的產業鏈。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在致辭中表示,微生物組技術將顛覆現代醫學對健康本質的認識,創新藥物研發,有力推動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借此大會,深圳市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宣佈正式成立合成微生物組中心,計劃將研究對像由單一微生物擴展到多種不同微生物構成的複雜系統,利用合成生物學的工具,構建具有可控功能和穩定性的微生物菌群,通過對微生物組的設計與精準調控來解決人體健康的重要問題。中心將形成完善的創新生態,在合成生物學與微生物組學的交叉領域進行原創性研究,推動人工合成菌群在醫學臨床、工農業生產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

解讀百萬人微生物組密碼 共研人體健康 「晴雨表」

近年來,微生物組學逐漸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焦點。然而,各國微生物組研究者在技術方案和數據標準上並不統一,造成了數據整合困難與資源浪費,以至於目前對人類「健康微生物組」的結構和功能特徵尚未達成國際共識。此外,微生物組科學研究的低通量、低產能對於其全球化研究和大規模產業化都十分不利。

在此背景下,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在大會上倡議發起「國際微生物組大科學計劃」,擬對全球100萬人的微生物組進行DNA測序,以發展人體健康個性化測量的大數據技術。「大科學計劃還將鑒定我們所需要的『有益細菌』,這些細菌對於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預防非常重要。」 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IHMC)主席Francisco Guarner說道。

會上深圳市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宣佈正式成立合成微生物組中心

會上深圳市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宣佈正式成立合成微生物組中心

助力大科學計劃 深圳大設施獨具優勢

大科學計劃研究體量龐大、內容廣泛,機械自動化的研究平台將大大提高研究效率。由深圳市政府投資、深圳先進院牽頭籌建的全球首個合成生物大設施便提供了這樣的平台,與會專家探討了大設施在大科學計劃中的應用前景。

「研究需要從人體樣本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組,經過處理後進行DNA測序,通過比對健康人和病人的基因組,得出微生物組與疾病的關聯。」 深圳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院長、大設施首席科學家劉陳立研究員表示,建立統一的實驗標準,快速處理數據對大科學計劃的實施至關重要。「大設施能夠將實驗過程『生產線』流水化,達到標準化、自動化、高通量的分析運作,將有效助力大科學計劃。」

利用大設施推進大科學計劃,將有助於推動建立國際健康參照微生物組數據庫和樣品庫,特別針對代謝類疾病、腫瘤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建立微生物組特徵數據集,從而精確判定疾病狀態,對預防和發現疾病早期症狀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也將進一步促進形成新的國際健康標準和測量技術規範。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