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高峰論壇」近日在深圳舉行,業界人士熱議金融投資、5G、金融科技等產業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西澤投資管理集團主席及投資總監劉央在該場合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崛起對資本市場有著重要影響,看好資產管理行業在大灣區的發展。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則希望早日在大灣區設立跨境投資基金,促進大灣區科創事業發展。
劉央有著「中國女巴菲特」的稱號,她曾在2008年間的港股市場上投資單隻股票3個月內盈利6000萬港元。劉央認為,深圳聚集了頂尖的科技和企業人才,而香港,背靠珠江三角洲的製造業基地,具有「一國兩制」和國際金融中心兩大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助力大灣區的升級騰飛,大灣區發展的第一階段就是深圳和香港的融合,這個區域也是中國製造業和金融業、資本結合最緊密的區域。
港可助灣區升級騰飛
她表示,港股市場的未來或許不是最好的時代,當然也肯定不會是最壞的時代,但一定是不平凡的時代,一個值得投資人全身心擁抱的時代。她還透露,未來在投資方法上將結合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用價值投資的理論來選股,用趨勢投資的理論來擇食,形成自己多維時空的決策體系。
洪為民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灣區內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將為大灣區科創事業的繁榮提供積極支持。
此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洪為民介紹,過去雖然有深港通和到內地來發展的香港資金,但一是跨境的手續比較麻煩,二是有資金數量的限制。而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研究出台資金和產品互聯互通政策、設立跨境投資基金,這將極大有利於大灣區科創事業的發展。一方面,深圳乃至大灣區有大量科企甚至小微企業需要資金幫助,另一方面香港有大量的國際資金彙集,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企業可解資金「燃眉之急」,香港的國際資金又可以在內地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分享內地發展的機遇。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永遠名譽主席胡章宏博士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科技快速發展,金融科技日益推動金融業發展。今年以來,全球金融科技產業的併購已有13宗,有的併購金額超過100億人民幣的規模,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隨著科技與金融業的日益融合,金融監管和風險控制也有待加強。
全球金融科技業併購超百億
當天同一場合,胡章宏稱,現在香港市場每年迎來200家新公司上市,7年來共有約1400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大灣區高新科技產業發達,金融業也快速發展,對於金融科技,各地政府也持開放開明態度,相信未來大灣區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將推動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發展。
工信部:信息技術是下一個億萬級藍海
國家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在同一場合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層出不窮,雲計劃、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迅猛發展。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工業的中心從歐洲、北美逐步向東亞轉移,中國已經從傳統的世界工廠邁向世界創新平台。
孫星表示,2018年中國研發人員的總數,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首位,國際科技論文總量和被引用數位列世界第二,這是中國從世界工廠邁向世界創新平台的印證。新工業革命引發世界範圍內的激烈競爭,5G、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將引燃新工業革命。
他稱,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託的新經濟發展機遇巨大,市場廣闊,是下一個億萬級的藍海,必將會導致學術研究邊界不斷打破,區塊鏈等科技與傳統金融場景的疊加融合,必將改變金融業態,成為未來金融發展的至高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將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大灣區作為內地與香港資本對接的窗口,為中國資本走向世界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
他表示,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金融創新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能夠打通香港與內地的資金流、技術流和人才流,對接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市場。
貿易戰背景下,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執行會長王理宗在現場呼籲「中國的企業需要耐心、恆心和專心」。他稱,矢志創新發展,這樣才能做成專業、有競爭力、長久發展的公司。
責任編輯: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