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寧夏村民建博物館 見證歷史變遷

2019-07-21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尚勇)背兜、煤油燈、手拉風箱、犁、耙……日前,記者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的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見到了這些陳列品,這些都是村民們以前用過的農耕時期的生產生活用品。

牛家坊村民們自建農耕博物館 王尚勇攝

牛家坊村民們自建農耕博物館 王尚勇攝

近年來,吳忠市加快城鎮化建設,利通區涉及的村莊進行了拆遷。拆遷的村民住上了樓房,但多年留存下來的反映農耕時期的農家物品,有些是非常有收藏價值的老古董,不得不遺棄,村民們覺得心疼。經村兩委及村民議事會討論決定,建起了既展示地域鄉村特色又別具一格的博物館、村史展示室,讓遺產得到了傳承和保護。牛家坊村的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影響力漸漸大起來,遊人們稱之是中國農耕文化的一個縮影。

昔日的農家小院 王尚勇攝

昔日的農家小院 王尚勇攝

在博物館裡,可以看見村裡上了年紀的長輩,指著陳列品比比劃劃,向小一輩講著這些用品的用法,感歎著過去時光創造生活的智慧與毅力,今天生活的變化。村支部書記張少雲告訴記者,牛家坊村2010年被列入吳忠市東南部城鎮化建設拆遷名單。搬遷後,村民們住上了樓房,用上了電器化設施,又隨著機械化進程的加快,之前常用的蒸籠等農家用品以及「二牛抬槓」、犁、耙等農具,就漸漸遠離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在人們的記憶中「褪色」。建這樣一座博物館,給老人們一個念想,也給年輕一代留下一個記憶。

據了解,這座博物館總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投資300多萬元。陳列的1萬多件展品,耗時3年多時間搜集、整理而來,在這一過程中,藏品的收藏還向周邊地區擴展,讓博物院的影響力更大一些。自去年9月28日免費開放以來,博物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參觀,特別是成為周圍中小學課外學習的基地,到目前已接待參觀團40多個,人數達12000多人。在寧夏,還有的村因地制宜建起了民族風俗博物館等,獲得了遊人們的喜愛。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