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經濟颱風」 摧殘百業,已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偏偏「屋漏兼逢連夜雨」,亂港之爭愈演愈烈。草根階層哀歎冇工開冇糧出,無奈暴力亂港者一味「攬炒」,誓要打爛所有人的「飯碗」。
財政司司長前兩日發表網誌,形容 「三號風球」漸漸惡化成「經濟颱風」。20多年來,本港經濟經歷多次衝擊,1998年的表述是「金融風暴」,2008年的提法是「金融海嘯」。現在使用「經濟颱風」的字眼,表明在港府的評估中,此次衝擊強度已等同於1998年的「風暴」, 「經濟」一詞包含「金融」,顯示此次衝擊波及面更廣。
「颱風」威力,以下幾個數位可以印證。首先是出口貨值,七月出口貨值按年跌近百分之六,連瀉九個月。港府預料,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本港出口表現會持續疲弱,甚或進一步下滑。
其次是零售銷售資料,政府統計處本月公佈的六月數字僅為三百五十二億元,按年大跌百分之六點七,已是連跌五個月。原因是訪港旅客人數升幅放緩,而持續的示威活動,將進一步拖累零售業務。陳茂波的網誌指出,訪港旅客數字踏入八月拾級下跌至近百分之五十,有酒店和酒樓已要求員工放無薪假,零售業和飲食業調查都指近月收入錄得大幅的雙位數下跌。
再者是失業率。陳茂波提供的數字稱,香港的整體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二點九,尤其是部分處於特別「當風」位置的行業,已感到相當痛楚。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形容,訪港人數插水式下跌令領隊及導遊的收入飽受影響。飲食業職工總會主席郭宏興表示,六月起接獲七百多名酒樓員工求助,十五間食肆無法繼續營業。在媒體的報導裡,原本一位元難求的蘭桂坊,現時卻是冰封一片,從業者坦言凍過水。
經歷「金融風暴」,面對「金融海嘯」,經濟層面的應對手段並無什麼奇招,還是撐企業、保就業、紓民生。迎來「經濟颱風」,輿論信心不足。過去有效的辦法,現在為何卻成疑問?原因無他,前兩次度過難關,全港市民一條心去拼經濟。現在,本港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局面,尤其是攬炒氣氛強烈,暴力亂港者根本不顧及他人,讓香港的打工仔們「手停口停」,比如導遊領隊,比如的士小巴司機,還比如食肆酒樓。按照相關工會的估計,受影響的本港居民可能多達過百萬人。香港不過七百多萬人,七分之一的人口卻被人為打爛飯碗。此非天災,而是人禍。
經濟颱風,誰可倖免?共度難關,最缺的還是拼經濟的一條心。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