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法庭權力大責任大 捍衛法治要把好關

2019-09-12

【文匯網訊】一連串的暴力運動嚴重衝擊香港法治,法庭判決能否彰顯法制公義,備受公眾的關注。在當前本港法治遭受嚴峻挑戰的形勢下,法庭能否恰如其分以法止暴制亂,更顯責任重大,對香港法治亦影響深遠。文匯報9月12日發表題為《法庭權力大責任大 捍衛法治要把好關》的社評,指出法庭必須堅持「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讓暴徒「司法打救」的幻想破滅,凝聚最大的止暴守法民意。以下是原文:

吳文遠涉非法集結被判監禁14天緩刑(大公報資料圖片)

吳文遠涉非法集結被判監禁14天緩刑(大公報資料圖片)

借反修例發動的暴力運動嚴重衝擊香港法治,違法暴徒將受到什麼樣的制裁,能否透過法庭判決彰顯法治公義,備受公眾關注。在本港法治框架中,司法機構扮演着法律程序最後把關者的角色,是維護香港良好法治的關鍵環節,公眾普遍尊重信任司法機構,寄望法庭以不偏不倚的判決,成為法治公義的稱職維護者。尤其在當前本港法治遭受嚴峻挑戰的形勢下,法庭能否恰如其分以法止暴制亂,更顯責任重大,對香港法治亦影響深遠。期待法庭堅持「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以堅決摒棄受意識形態干擾的司法裁決,打破施暴者、縱暴派「司法打救」的荒謬幻想,發揮應有的司法阻嚇力;亦打消部分市民「暴力情有可原」的糊塗迷思,凝聚最大的止暴守法民意。

昨日的一宗司法裁決引發社會熱議。發生在2016年的「反釋法」遊行,演變成「佔領西環」的非法集結及衝擊事件,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及「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等「佔西八男」,被控參與非法集結及煽惑他人擾亂公眾秩序等多項罪名。案件昨日在西九龍法院判刑,吳文遠等三人被判入獄14天緩刑1年,其餘被告則被判60至100小時社會服務令。在持續三個多月的暴力衝擊仍未止息的大背景下,這個判決受到不少市民詬病,認為法庭對於嚴重的群體暴力衝擊過於寬縱,不利於彰顯法治尊嚴。

■「佔西」案其中8名被告(左起)鄭沛倫、周嘉發、盧德昌、林朗彥、周樹榮、陳文威、葉志衍及吳文遠。

■「佔西」案其中8名被告(左起)鄭沛倫、周嘉發、盧德昌、林朗彥、周樹榮、陳文威、葉志衍及吳文遠。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一些涉及政治或意識形態因素的案例的裁決,與很多市民的期望存在巨大落差,與他們理解的違法必究價值觀有明顯背離。去年終審法院裁定參與反新界東北發展撥款集會的13名示威者上訴得直,全部當庭釋放;日前黃之鋒被控干犯煽惑、參與非法集結等罪行,法庭不但給予其保釋,更批准其往外地參加演講及會議;此次吳文遠等人的判決,同樣備受爭議。法庭一再作出出乎多數市民認知的裁決,難免令他們發出「警察捉人、法官放人」的感歎。

司法獨立是香港法治的重要基石。基本法第二條保證香港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基本法第八十五條規定,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的司法獨立一直在亞洲穩居首位。香港法庭、法官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是香港法治架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政府和民間不能干預法庭審案,更要尊重法庭的判決。權力越大,責任當然也越大,法庭的每一項司法判決,都對維護法治的尊嚴、讓人相信法治公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黃之鋒涉違保釋條件被捕。圖為他上月被押解上庭的情況。資料圖片

■黃之鋒涉違保釋條件被捕。圖為他上月被押解上庭的情況。資料圖片

此次反修例的暴力運動變本加厲,愈演愈烈,暴徒肆無忌憚地襲擊警察、毁壞公物、毆打市民,連法庭的禁制令也不放在眼裡,香港法治遭受前所未見的衝擊。出現這種境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煽暴派、縱暴派、施暴者不斷在製造一種荒謬的輿論,聲稱實施違法暴力者是為香港爭取民主自由公義,為年輕人謀求更美好未來,因為出於崇高理想,即使違法,法庭也會網開一面,會同情、庇護違法暴力的「義士」。這種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誤導,令到一些年輕人越來越偏激暴力,令暴力衝擊難以平息,增加了警方止暴制亂的難度。反修例暴力運動不斷升級,與此有很大的關聯性。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在今年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重申,法庭只考慮法律問題,不會受政治和社會因素影響。他再次強調,香港法治公平和公義之處,在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當法庭裁決法律糾紛時,不會有預設立場,亦絕不可能偏袒任何一方。如今,更需要法庭對反修例的違法暴力案件作出不受政治因素影響的判決,打消暴徒享有法庭優待的幻想,用法律打破施暴者自設的政治道德光環。這對香港早日止暴制亂、恢復法治安定具有重大意義。

■黃之鋒保釋後獲安排與馬斯會面,乞求德國政府「明確向北京表態支持香港落實普選」。法新社圖片

■黃之鋒保釋後獲安排與馬斯會面,乞求德國政府「明確向北京表態支持香港落實普選」。法新社圖片

尊重法治是香港的社會核心價值,港人一直引以為傲,更以為恃仗。直至今天,儘管社會對法庭的判決有不同意見,但是絕大多數市民仍然尊敬、信任法官,尊重法庭的判決;縱暴派、施暴者滿口歪理、顛倒是非,但他們仍然對法官保持敬畏,不敢明目張膽抗拒法庭的判決。因此,如果法庭嚴正按照依法辦事的原則,不因為涉案者的身份地位或者政治道德宣稱而另眼相看,作出一視同仁的公正裁決,就能彰顯不受政治、道德等因素影響的法治公義。這樣的司法,就能起到明辨是非、撥亂反正的作用,從而令部分法治思維、社會價值觀被扭曲的市民恢復理性清醒,盡快與違法暴力切割,讓違法暴力失去民意的土壤。

法律界有句名言:「法治的公義要被看得見」。市民對司法制度的信心非常重要,這也是良好法治的根本要求。今天不少市民對法庭的某些判決存在異議,並非蔑視法庭,而是擔心法庭的寬縱裁決會影響公眾的法治意識及社會行為;更殷切期望法庭通過行使獨立司法權,捍衞法治,確保「公義的天秤不會傾斜」,維護法治尊嚴不是流於口頭,而是體現在具體的公平公正、令人信服的判決上,讓人看到香港法治的公信力。

責任編輯:陳西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