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報道)記者從浙江文藝出版社了解到,浙江文藝出版社於今年金秋之季推出26卷本、精裝版《莫言作品典藏大系》,該系列將在10月9日正式發佈,這一天是同時揭曉2018與2019兩個年度文學獎獲得者的頭一天。據介紹,該系列是迄今規模最大、收錄作品最多的一套莫言作品定稿版典藏全編。
洋洋灑灑二十六卷著作,除了收錄莫言已經公開發表過《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全部長篇小說,《白狗鞦韆架》《與大師約會》《透明的紅蘿蔔》《白棉花》《師傅越來越幽默》《藏寶圖》等一百餘部中短篇小說,以及包括話劇劇作《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在內的八部劇作,這套「典藏大系」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全新編輯、收錄了莫言截至2019年的散文、隨筆、演講作品300餘篇,分為散文集三卷(《會唱歌的牆》《虛偽的教育》《感謝那條秋田狗》),和演講集三卷(《講故事的人》《我們都是被偷換的孩子》《貧富與慾望》);可以說這是莫言散文、隨筆與演講文字首度最全面的大集結。
莫言的散文具有面對世界萬象的包容與率真,有的書寫童年趣事、故鄉追憶、旅途見聞、難以忘懷的人生感悟等,有的表達關於教育、宗教、社會現象、文學、影視諸多方面的思考和觀點;有些則是莫言的閱讀隨筆、創作談,為自己作品的各種中外版本撰寫的前言後記,也有為友人作品撰寫的序文等。莫言一些在網上傳播甚廣、讀者耳熟能詳的散文,如談教育問題的文章、寫陪女兒參加高考的文章、追憶童年往事的文章,還有閱讀帕穆克、奧茲等世界名家名作的隨筆,等等,全都收錄在三卷散文集中。
莫言的演講一如他的小說和散文一樣精彩紛呈、繪聲繪色。三卷演講集不僅完整收錄了莫言2012年領受諾貝爾文學獎期間的系列演講,同時也收錄了他在不同時期關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創作道路和文學觀念,關於他的多數主要作品的創作緣起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演講文字;另外,莫言的許多演講顯示了他對文化交流、繼承與創新,以及人類命運和多元文明問題的思考和探索。「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人們: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我們要讓人們記起來:在人類沒有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並不比現在多;在人類沒有發明電燈前,近視眼遠比現在少;在沒有電視前,人們的業餘時間照樣很豐富。有了網絡後,人們的頭腦裡並沒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沒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現在少。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遊的快樂,通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們失去戀愛的能力。」這些廣為傳播的警世之言,就出自莫言在東亞文化論壇上的一次演講——《悠著點,慢著點:「貧富與慾望」漫談》。
莫言的散文和演講作品,不僅呈現了莫言作為「講故事的人」而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創作心得和文學歷程,更是讓我們看到莫言超越小說家、文學家之上,站在亞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高度,對於全球化時代人類命運和文化前景的憂慮和沉思。
另據介紹,以此新書發佈為契機,「故事:歷史、民間與未來——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高峰對談亦將同時在北京舉辦。屆時,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和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為重要嘉賓聯袂出席本次活動。兩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從歷史、民間與未來的多重角度,就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故事」和對新世紀未來文學的展望進行主題對談。
故事源自民間,故事也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證。對每個人、特別是作家來說,童年則往往是故事的起點。莫言的故事曾經從《透明的紅蘿蔔》裡的黑孩講起,從《四十一炮》裡的「炮孩子」講起,從少年時聽村裡老人講的「聊齋」故事講起,最終構建起屬於莫言也屬於世界的宏大而瑰麗多彩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循著《變革》中科特迪瓦的男孩讓·馬羅、《流浪的星星》中尼斯的猶太女孩艾斯苔爾,以及在記憶中探尋非洲土地的《非洲人》,我們抵達的是勒·克萊齊奧的文學世界,抵達他對「主流文明之外的人類和為文明隱匿的人性」的探索。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理由中,勒·克萊齊奧的作品被形容為「新的旅程、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的狂喜」,而莫言則被描述為「一個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們膽大妄為、孤立無助、荒誕不經的世界」。他們的寫作都源自民間,以「故事」記錄著歷史,書寫著關於人性和人的世界的寓言。勒·克萊齊奧始終遊走於不同的文化之間,非洲曾啟發了他的創作,和印第安人一起生活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莫言則在文學的「高密東北鄉」安置著他「飛躍於人類存在狀態之上」的想像。人所不能抵達的未來和遠方,都是作家筆下的「故事」馳騁的疆場。
於莫言而言,從第一次發表作品,至今已接近四十個年頭;而勒·克萊齊奧自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至今已近六十年。他們筆耕不輟地向世人講述著他們的故事,始終懷著對人類文明的關切和隱憂。如果說諾貝爾獎只是一個榮譽或標籤,只是一個令兩位世界級作家同台對話的契機,那麼「故事」則隱含著他們作為文學家和小說家的精神內核。在全球化飛速發展和信息爆炸的今天,人們是否還需要說書人口耳相傳講述的故事呢?無論答案是怎麼樣的,文學永遠不會謝幕,「故事」也將繼續承載人類對未來的想像和希冀。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