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在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周年之際,「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22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國博首次舉辦以甲骨文為內容的文化展,也是國博館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規模展示。展覽通過近190件甲骨、青銅、玉石、書籍實物構成的敘事鏈條,共同講述那段甲骨被發現與發掘的驚世過往,重溫甲骨文背後的商周文明。展覽過程中,觀眾還可以通過新媒體互動等方式,和甲骨文「對話」,甚至下載甲骨文的表情包。
據介紹,甲骨文不僅僅是一個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誌,還印證了包括《史記》在內的一系列文獻的真實性,把有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可以稱之為「證古」。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古埃及的聖書體文字、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和印第安人的瑪雅文字,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漢字體系,歷經數千年的演變而承續至今,並滋養著當代社會,可以稱之為「澤今」。
為了讓甲骨文更加通俗易懂,展覽以甲骨文及其反映的商代社會為主題,分為商王世系、祭祀與信仰、戰爭與軍隊、貴族與職官、畜牧與田獵、天象與農業、疾病與生育、地理與方國、西周甲骨等9個主題。在展廳中,隨處可見的視頻和文字圖片都在為甲骨做註解。例如古人常回用甲骨占卜:「今天出去打獵能不能大豐收?」「我能生男孩還是女孩?」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的最後還介紹了一百多年來的甲骨學者及研究成果。目前已見甲骨有16萬片左右,甲骨文的著錄和研究,開啟了古文字學研究,繁榮了語言學、歷史學、文獻學研究,同時帶動了上古時期天文曆法、政治軍事、社會家庭、禮制風俗、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探討。
由於甲骨文內容比較晦澀,大眾對其內容瞭解有限。為此,展覽配以相關的輔助展品和多媒體,讓文物「活」起來。除了投影、視頻等形式,展覽還利用甲骨文的象形文字特點,設計了場景化的雕塑、沉浸式環節,以及可以掃碼獲取的甲骨文表情包等,文創產品亦同期推出。
據悉,「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科學技術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主辦,展期兩個月。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