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 逾200海內外學者齊聚安陽探漢字之源

2019-10-19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安陽啟幕(劉蕊 攝)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安陽啟幕(劉蕊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通訊員 邵鮮艷 安陽報道)作為目前中國最早成系統的文字,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的甲骨文迎來了發現120周年的紀念時刻。18日,「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安陽啟幕,來自海內外的2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回顧甲骨文發現歷程,並就甲骨文字考釋、甲骨文與殷商史研究、甲骨學研究等進行學術研討。據介紹,這是甲骨文發現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舉辦的系列紀念活動之一。

這次活動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省文物局、安陽市人民政府承辦。

甲骨文傳承著真正的中華基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指出,甲骨文是19世紀末發現、地下出土中國最早的古典文獻遺產,是漢字漢語的鼻祖,傳承著真正的中華基因,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也是重建中國上古史、透視3000年前殷商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是中國精神之源起、中國信仰之源頭,中國藝術、美術發源的最真實的素材。

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則認為,甲骨文與傳世文獻相互印證,證明了中國古代文獻典籍記載的商史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推動了以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相結合、以考古與歷史相結合等新史學研究方法的出現。可以說,甲骨文對於中國整個近現代史學影響至深,對近現代以來中國人認識古代社會文化的態度影響至深,對近現代以來的民族文化自信影響至深。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會長王巍在致辭中稱,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在中國學術史、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發現直接導致殷墟的發現和殷墟考古的開始,直接導致中國考古、中國考古機構第一次科學的考古發掘。中國的考古工作者,特別是在殷墟工作的考古工作者為商代甲骨文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甲骨學、殷商史和考古學的發展,也一定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台發佈(劉蕊 攝)

「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台發佈(劉蕊 攝)


借力大數據人工智能 甲骨研究走向智能化

甲骨文發現120年來,經過數代學者不斷進取,甲骨學已經發展成一個國際性學科,研究者遍佈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成為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甲骨文研究,不斷為甲骨學發展注入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介紹,為了推動甲骨學研究的發展,國家社科基金設置了「大數據、雲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釋研究」,教育部、國家語委設置了「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科研項目」,為這一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項目、資金和體制保障。

18日,「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台在甲骨文故鄉河南省安陽市發佈,該平台為甲骨學研究提供大數據支持,標誌著甲骨學研究進入智能化時代。據介紹,該平台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和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合作建設的非營利性網站,包括「三庫一平台」,即甲骨字形庫、甲骨著錄庫、甲骨文獻庫和甲骨文知識服務平台,將為甲骨文與甲骨學研習者提供便利。

宋鎮豪告訴記者,甲骨文發現120年來,相關資料浩瀚紛雜,資料獲取難度大,一般人不易進入。「殷契文淵」平台是世界上現有的資料最齊全、最規範、最權威的甲骨文數據平台,對全世界免費開放,任何對甲骨文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借助這一平台認識、學習、研究甲骨文,這是甲骨學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