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年6月,大型原創粵劇《鏡海魂》亮相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隨後亮相廣州藝術節。作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重點劇作,該劇由粵澳兩地的粵劇表演藝術家聯袂打造,力圖帶領觀眾探尋澳門的「根與魂」,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度文化合作的成果。
《鏡海魂》將1849年發生在澳門的真實事件搬上舞台,講述了澳門農田村的村民為保家衛國而掀起的一場抗爭,是澳門首部以傳統戲劇形式呈現本土歷史題材的作品,傳遞了澳門人愛國愛澳、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
該劇原為京劇作品,由澳門女作家、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編劇創作,自2014年推出以來先後在澳門和內地十個城市上演。在京劇版原創的基礎上,為使這一故事更加本土化,特區政府文化局於2017年徵得原創作者同意後,開始著手粵劇版的改編工作,並邀請國家一級編劇李新華執筆粵劇版的改編。
「當時創作《鏡海魂》的初衷,是我們開始關注澳門本土題材,挖掘澳門的歷史,讓澳門本土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觀眾,知道澳門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了解澳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穆欣欣日前對記者表示。
粵劇版《鏡海魂》主創人員則在原創劇本的基礎上,搜集大量史實資料,發掘更多細節,在遵循京劇版的走向和結構的同時,也迸發出更多新的創作理念與火花。
在舞台布景上,粵劇版《鏡海魂》特地加入了澳門的大三巴牌坊、中葡建築、海岸農田、大炮台、教堂等設計,讓觀眾感受澳門中西結合的獨特風貌。在音樂創作和粵劇唱腔上則進行了技術創新,加入了具有人物個性的主題音樂、粵劇小曲和粵劇念白,更加通俗易懂,頗受年輕觀眾的喜愛。
李新華也認為,《鏡海魂》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記憶和澳門本土文化的根脈,此次粵澳合作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的良好契機。
為了讓粵劇版《鏡海魂》更容易走進粵港澳大灣區,讓更多大灣區的居民了解到澳門的歷史,特區政府文化局經過考察,選取了佛山粵劇院承擔粵劇版《鏡海魂》的演出。
為了呈現最完美的作品,雙方經過一年多的認真排練,彼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排練過程中,雙方經常互相溝通,就觀後感反覆討論,不斷對作品進行打磨調整。
為了表演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澳門「舞醉龍」,佛山粵劇院在綵排過程中,多次邀請澳門鮮魚行總會副會長關偉銘前往指導「舞醉龍」的表演功架。佛山粵劇院的青年演員則認真練習取經,一招一式力圖準確傳達「舞醉龍」表演的精髓,讓觀眾可以親身感受澳門「舞醉龍」表演雄渾威武的魅力。
「這不僅僅是一次傳統與傳統之間的『親密對話』,也希望在舞台上營造出劃時代的視覺衝擊,給觀眾全新的觀演感受,體現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深度合作。」粵劇版《鏡海魂》女主角若蓮的扮演者、佛山粵劇院院長李淑勤對記者說。
李淑勤認為,粵劇深深吸引著嶺南地區乃至更廣範圍的觀眾,粵劇表演者常常需要往返粵港澳三地表演。今後佛山粵劇院將繼續推進與港澳的粵劇表演團體合作,推動粵港澳青年戲劇學習交流。
穆欣欣表示,《鏡海魂》是粵澳兩地深度文化合作的成果,今後澳門將繼續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展開文化合作,推動粵港澳三地在演藝等方面的合作,優勢互享,豐富大灣區人文交流的內涵,將大灣區文化合作做深做實。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秋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