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超七成企業難以直接融資 深倡建企業公共信息平台

2019-12-13
白志剛表示,銀行希望政府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公共數據開放度不足影響小微企業融資(記者 毛麗娟攝)

白志剛表示,銀行希望政府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公共數據開放度不足影響小微企業融資(記者 毛麗娟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深圳銀保監局普惠金融處處長白志剛在"2019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普惠金融發展論壇」上透露,深圳近期對企業和銀行的調查顯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存在,超過70%的企業解決資金的方式還是要通過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直接融資的渠道非常有限,66%的企業希望通過純信用的方式來獲得貸款,86%的企業認為自身是缺少可抵押的資產,80%的企業認為銀行准入的門檻過高。他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存在銀行、企業自身、政策三大層面的問題。

公共數據開放度不足

該調查報告顯示,89%的銀行認為未來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創新將集中於大數據的信用風險管理創新,如何獲取數據是一個難點;43%的銀行希望政府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提出來公共數據開放度不足的問題。

透過深圳銀保監局的調查,白志剛分析,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存在三大層面的問題。在銀行層面,資金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依然存在,目前銀行的貸款與企業的成長周期和經營周期還不是很匹配,審批的鏈條仍然還是比較長,與小微企業融資所需的小、平、急的特點存在着很大的錯位;傳統的貸款模式解決不了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傳統的模式還是以房產抵押、固定資產抵押為主,而現在很多小微企業是沒有不動產;此外是銀行對科技運用不足,很多銀行的線上產品還是比較單一,客戶的覆蓋面還比較有限;隊伍的專業能力不強,銀行之前更多的是服務大中型企業,現在要轉到服務小微企業,銀行內部需要對員工做更多的培訓。

在企業層面,則存在普遍的信息不實問題,為了避稅,企業的財務報表、供銷合同不一定真實,小微企業的公司資金帳戶和個人的資金帳戶沒有完全隔絕開,貸款的資金做什麼用了、去哪裡了,沒辦法進行辨別;此外是過度融資,有些企業盲目擴張,通過小貸、民間借貸增加了企業隱形的負債,而目前的徵信體系裡沒有將小貸、網貸和民間借貸這些信息納入,銀行查不出這些信息。

倡建統一的企業公共信息平台

對於政策層面的問題,白志剛表示,公共部門的數據不夠開放、優惠的政策有待進一步整合、司法環境存在一些障礙,小微一旦產生不良了,要通過司法程序執行存在執行難,訴訟時間較長等現實問題,特別是線上業務的推廣、線上的電子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此外是助貸模式的合規性有待進一步明確,很多銀行是藉助金融科技企業或者是互聯網的流量平台來進行助貸或發放聯合貸款,有些銀行自身能力不高,把審核,尤其是風控交給第三方,這個是不合規的,實踐中,怎麼樣界定是不是將核心環節外包給了第三方,這個標準很難界定;最後是長尾風險的提升,隨着客戶的下沉,小微覆蓋面的擴展,有一些客戶的資質比較差,其風險也隱藏得比較深,一旦這些客戶出現風險,就會波及到相關聯的企業,包括平台,導致跨區域、跨平颱風險的轉移。

針對上述問題,深圳銀保監局建議首先要加強社會信用環境的建設,建立統一的企業公共信息平台,解決公共數據整合程度不夠的問題;完善徵信體系,把小貸,網貸,民間借貸都納進來;加快信息保護的立法,明確信用數據的保護機制,嚴厲打擊信息的泄露、倒賣等問題;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希望法院能夠設立小微訴訟的綠色通道;進一步明確電子證據的法律效力。另外是加快修訂完善監管政策,積極調整監管規則,隨着金融科技的發展,可能原有的監管規定與現在的形勢發展不一定相適應。

深圳銀保監局還建議各方充分利用深圳科技創新的優勢,依託協會和行業組織,引導銀行機構充分的運用5G、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提升服務小微企業的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水平,開闢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