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周琳北京報道)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該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由香港科研人員參與完成的「人類重大傳染病動物模型體系的建立及應用」、 「時延系統的魯棒控制理論與方法」等5個項目獲獎。
在香港此次得獎的五個項目中,有三項屬於香港科技見長的生物醫療領域。本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人類重大傳染病動物模型體系的建立及應用」是香港大學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經過12年的研究,建立了系統的傳染病動物模型體系,在重大傳染病防治、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及之後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應急支撐作用。
支撐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
該項目組建立了國際最大的人類傳染病動物模型資源庫,含動物模型96種,涵蓋三種重大傳染病和近15年國內發生和國外輸入新發傳染病,高致病病原數量國際最多,並通過比較醫學分析建立了反映傳染病全病程的動物模型體系。首次在國內建立了恆河猴艾滋病模型、甲流雪貂模型;首次在國際上建立了MERS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H7N9雪貂模型、手足口病轉基因小鼠模型。
此外,項目組建立了傳染病動物模型評價技術平台,創建了SARS滅活疫苗生產工藝,領先國際9個月完成首個SARS疫苗技術儲備。該技術應用於甲流、手足口、脊髓灰質炎等滅活疫苗研製,有效保障疫情防控。
港人參與5項載譽
香港科學家與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完成的獲獎項目有5項,香港大學林參參與「時延系統的魯棒控制理論與方法」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香港理工大學忻浩忠參與的「紡織面料顏色數字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香港理工大學陳智軒、李湄珍參與的「腦卒中後功能障礙中西醫結合康復關鍵技術及臨床引用」、香港大學高一村參與的 「人類重大傳染病動物模型體系的建立及應用」 、香港大學胡勇參與的「基於脊柱脊髓損傷流行病學及微環境理論的診療體系建立與臨床應用」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