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之平
香港靠什麼走出目前的困境、聚焦發展再出發?靠的是特區政府止暴制亂,靠的是家和萬事興,靠的是祖國堅定支持。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新春講話中特彆強調,「沒有比祖國更希望香港好的了」,這是肺腑之言,也早已為無數事實所證明。
自回歸那一天起,境內外反對勢力對中央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誠意的質疑與攻訐從未停止過。去年六月香港爆發「修例風波」以來,有關攻擊更加猛烈。有人說「一國兩制」被侵蝕,變成「一國1.5制」;有人說「一國兩制」是權宜之計,走不下去了;更有人造謠香港即將進入「一國一制」,等等。反中亂港傳媒及外媒指鹿為馬,謠諑不斷,嚴重打擊香港人對未來的信心。
千方百計 撐港挺港
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修例風波」至今七個多月過去,在嚴重的政治動蕩之下,中央始終保持高度的剋制,堅定支持特區政府及警隊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當被別有用心者追問是否會採取行動時,國防部和駐港部隊一再重申嚴格遵守《基本法》及《駐軍法》的有關規定。那些唯恐天下不亂、巴不得香港「一國兩制」失敗的人,一次又一次被「打臉」。
堅持初衷,方得始終。中央堅定支持香港是持之以恆、貫穿始終的,決不會因為一時一事而改變,決不會因為政治風波而動搖。新中國建立不久,在一窮二白的嚴峻情況下,供應香港副食品的「三趟快車」一直暢通無阻,而東江之水越山來則解決了香港人的缺水之憂;香港回歸後,中央對香港更是關愛有加,有求必應,說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也不為過。
無論是一九九八年支持特區政府打「大鱷」、二○○三年支持香港抗擊「沙士」疫情,還是推出CEPA等政策,力助香港經濟從谷底回升,中央從來不含糊,劍及屨及。歷代國家領導人談及香港時,始終強調只要是有利於香港的政策一定會支持。
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一七年視察香港時強調,「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的香港建設好。」近年中央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既是國家本身發展的戰略需求,也是協助打破香港產業結構單薄的樽頸,兼為香港年輕人提供新的出路;二○一九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更是為香港找到了一條光明的發展道路。
有一種意見認為,隨着內地高速發展,香港對國家的重要性降低,沒有必要再維持「一國兩制」。這種觀念沒有根據,是完全錯誤的。內地大城市很多,有些城市的經濟產值後來居上,超過香港,但香港仍然無可取代,國家更不希望香港變成內地一個普通城市,而是希望繼續保持香港的特色,發揮其獨特功能。其實,就算「五十年不變」到期,只要「一國兩制」運行得好,為什麼要改變呢?將二○四七年炒作為「香港大限」,甚至擔心「一國兩制」提前結束,若非庸人自擾,就是別有用心。
攜手打拚 重鑄輝煌
事實上,即使在黑色暴亂最瘋狂時期,在反對派奪取區議會大部分席位之後,中央堅持「一國兩制」的信念也從未動搖,對香港的支持堅定如初。去年底的一個半月內,習主席三次接見林鄭,除了強調「止暴制亂」仍是當務之急,就是重申祖國永遠是香港的最堅定後盾。今年新年賀詞中,習主席重申「真誠希望香港好,香港同胞好」,為處在艱難中的香港人帶來了無比的信心與力量。
這不禁令人想起一個故事,有兩位婦人爭搶一個孩子,大家都說那是自己的孩子。法官建議將孩子一分為二,各得一半,其中一位婦人聞言露出痛苦的表情,連連表示「我不要了」,退出競爭,另一位婦人則面露得意之色。故事結局不問可知,孩子被判給第一位母親,因為只有真正的母親才會以兒子福祉為依歸,決不希望孩子遭罪,哪怕只是萬分之一的可能。
何謂真愛,何謂假愛,在今次香港「修例風波」中也可見一斑。那些打着「關心」香港旗號、動輒說「與香港人站在一起」的西方政客及外部勢力,其實是將香港當成制衡中國的籌碼,甚至食香港的「人血饅頭」,他們見不得香港繁榮穩定,見不得「一國兩制」成功落實,香港愈亂,他們愈興奮。普天之下,只有祖國人民真正關心香港,就像母親無條件關心自己的子女。去年十一月,正值暴亂最嚴峻時期,特區政府與國家商務部簽訂CEPA「補充協議」,被視為對陷入衰退的香港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
不管孩子表現如何,母親對孩子的愛永遠不變;不管香港發生了什麼,祖國對香港的關愛始終如一。一部分香港青少年成為「修例風波」的參與者,中央為此心痛,但沒有放棄。正如駱惠寧主任指出:「香港青少年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兒女,也是中華民族復興、香港社會繁榮穩定的重要力量,真心希望香港青年能樹立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在參與國家發展、推動香港發展中把握自己的未來。」
千言萬語,歸根究底就是一句話:「沒有比祖國更希望香港好的了」,這也是駱惠寧主任新春寄語要傳遞的最核心信息。走過冬天,就是春天,春天生機勃勃,春天代表了希望。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必將浴火重生,重鑄輝煌,對這一點我們不會有絲毫的懷疑。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