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官方復工調研:物流業復產率僅35.5%

2020-02-23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海巖)距離2月10日大部分地區部署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至今已逾兩周,物流作為國家經濟命脈,復工復產先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牽頭進行的全國物流企業調查結果顯示,截至上周末(21日),六成以上企業復工營業,但復產率僅為35.5%。目前民生消費和防疫相關的物流供應鏈基本暢通,但諸多製造業物流供應鏈存在斷裂休眠風險。

這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聯合各地物流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對全國2283家物流企業進行的為期兩周的調研。調查表示,當前企業前期反映的復工審批、防疫物資短缺等問題減少,復工開工意願增強,但經營成本壓力水漲船高,加之需求回升慢、產業鏈協同難、員工返工難以及復工生產有風險,企業復產率回升緩慢。

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物流企業、園區、站點開門營業復工比例,從復工第一周(2月12-16日)的49.2%,升至第二周(2月17-21日)的62.2%,但復產率只從35.1%升至35.5%,復產率回升幅度遠低於復工率。

企業復工不復產,近7成的企業復產率不到50%,一半的企業復產率在30%以下,三分之一以上的企業復產率不足10%。從行業看,機械電子類物流、紡織服裝物流、汽車及零部件物流、建材家居和渣土運輸、生鮮冷鏈食品物流等受疫情衝擊較大。

製造業物流供應鏈存斷裂休眠風險

調研報告還提出,目前除了民生消費和防疫相關的物流供應鏈基本暢通之外,諸多製造業物流供應鏈存在斷裂休眠風險。比如,機械電子和汽車物流企業反映,裝備製造、汽車製造上下游產業鏈環環相扣,眾多中小企業組成的供應鏈復工時間和程度不一、原材料滿足狀況不一,企業生產難以維持,面臨開工不久又不得不停工的狀況。

隨著疫情蔓延勢頭初步遏制,各地實施差異化防控策略,湖北以外地區的政策重心開始向企業復工復產傾斜,但復工不復產的現象廣泛存在。大摩「復工進展指數」就顯示,目前返程人員不足借錢返鄉的三分之一,工業產能利用率未恢復至春節前50%。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就表示,盡快安全順利地全面復工,比任何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都更重要。」他測算,若疫情在一季度或上半年得到控制,實現全面復工,中國經濟今年可實現5.9%或5.7%增長。

對於企業來說,復工復產亦是當務之急。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向香港文匯網表示,疫情是企業的壓力測試,在危機中看到機遇,比如,疫情以來線上蘇寧超市業務翻倍增長。現在關鍵是盡快推進科學復工,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還要把應對疫情建立起來的多點辦公、在線工作常態化。

推疫情特殊保險 減企業復產阻力

對於推進復工復產,調查報告建議,要更大力度的聯動措施,紓解企業困難,幫助復工復產,包括完善防疫物資調撥、醫療救助、社保托底等政策,緩解企業用工用人的後顧之憂;建立風險區域和需求響應大數據系統、推出疫情特殊商業保險等。

「大中小各類規模企業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中小企業生存意願和開工意願強烈,但相互觀望,大型企業開工早但復產率受到制約,共同特點都是擔心開工後發生疫情,帶來傷情保險待遇問題。」報告還特別建議,可依托商業保險公司開發以疫情為主的特殊險種,政府、企業、員工共同承擔保費,降低企業開工壓力。

李稻葵則建議,要推出防感染型經濟活動的規範和標準,嚴防復工後疫情大面積反彈。「明確只要在復工期間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科學規範,由復工產生的新增病例不追究地方政府和企業責任,防止地方政府一心保疫情數據,無心復工。」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建議,盡快恢復正常的物流運輸,降低產業鏈斷裂風險。加快推動電商快遞行業的復產復工,給予大型快遞企業和電商平台復工的資源支持和綠色通道。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