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川南小城米易紀行

2020-06-10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成都報道安寧河的俯卧,一條遠古神性的龍,天地之間,吐一顆夜明珠,銀河落戶了米易……這是國家一級作家、《星星》詩刊主編梁平對川南小縣米易的歌贊。

6月6日,芒種節氣剛過,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正式開啟。香港文匯報記者跟隨「清涼度假·在米易」體驗團,走進川南小城米易,領略了這座「被陽光偏愛」城市的獨特魅力。

米易即「迷昜」,寓意太陽從咪蒙的雲霧中升起,烘托出一派旭日東升的壯麗景象。米易地處四川南部,海拔1100多米,安寧河在境內蜿蜒而過,年均日照時數2700小時,氣溫20·5℃左右,是一個被陽光迷戀的地方。

是次「體驗行」,採風團一行前往顓頊龍洞,近距離領略了顓頊文化IP的魅力;走進撒蓮鎮禹王宮村、白馬鎮高龍村,置身傈僳梯田,貼近土地體驗農事; 賞民俗文化表演,品嘗陽光美食,與這座小城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靜聽一首詩、動看一幅畫。」米易縣委書記王飈說,在微風徐徐的清涼夏日中,米易能讓人輕鬆入睡、儲蓄能量、調養生息。

顓頊文化古老深邃

色彩斑斕的「瑤池仙境」。(通訊員 王東 攝)

色彩斑斕的「瑤池仙境」。(通訊員 王東 攝)

走進米易,「顓頊故里,陽光米易」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顓頊」是誰?這兩個字怎麼念?香港文匯報記者求助「百度」,得知這位「顓頊(zhuān xū)」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人們常說的「三皇五帝」之一。

「顓頊故里」,意味着這位老祖先曾經在這裏住過。當時,他們住的是岩洞還是高樓大廈?這裏是否曾留下老祖先生活過的痕跡……帶着這些疑問,採風團一行走進「顓頊龍洞」。

從米易縣城出發,車行約半小時,便來到顓頊龍洞景區。往前走四五百米,便來到高陽弔橋。高陽即顓頊,《史記》:「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也。」

穿過弔橋,進入洞內,忽聞溪水潺潺。展現在眼前的是跳躍的彩色水簾,如大型舞台背景般變幻莫測。自入洞以來,一直往上攀爬,見到多處瀑布,有飛流直下30尺的,有闊達丈余的,有九疊十跳的……

再往深處走,鐘乳石、石柱、石筍、石幔形狀各異,儀態萬方。七彩幻境、若水龍宮、瑤池仙境等景觀,在彩色燈光裝扮下,讓人感覺置身仙境一般。最讓人感興趣的莫過石幔,這些石頭如絲如巾,像布幔、窗幔等。小者猶如佛手瓜,一棚蔽日,滿目佛手低垂;大者像窗簾、如幕布,層層疊疊,絲絲縷縷,隨風蕩漾。

堅硬如鐵的石頭變得如些惟妙惟肖,難道是顓頊之手化石為帛?

從入口到出口,全長1800餘米,高差200米,相當於60多層樓高。雖然一直在向上攀爬,但由於洞內氧氣富含負氧離子,一點也不覺得累。經過大約四五十分鐘行程,遊覽至溶洞最高處。穿過數十米長的「時光隧道」,便是溶洞的出口。

傈僳梯田最美曲線

層層疊疊的僳僳梯田。(記者 李兵 攝)

層層疊疊的僳僳梯田。(記者 李兵 攝)

從米易縣城出發,車行十餘公里便抵達米易新山傈僳村寨。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氐羌人,現主要分佈在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

村寨地處橫斷山脈龍肘山半山腰,海拔從1000餘米上升至3000多米,落差達2000多米。整個村寨依山而建,民居星羅棋布。民居以竹木結構為主,二三十根木樁入地,四周用竹子編織結實,再糊上泥土和糞混合的泥漿,因此被稱為「千腳落地」。

村寨不遠處的起伏群山中,一座座幾十級、上百級的梯田,從山腳順着坡勢蜿蜒向上伸展,層層疊疊,直通茫茫雲海,成了「地球上最美的曲線」。

傈僳梯田面積近兩千畝,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最高達千餘級。梯田山上多水溝,盤山而下,流入村寨,流入梯田,長流不息。傈僳百姓愛護大自然,視山水為靈物,至今仍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據悉,傈僳族至今仍在使用自然歷,他們將一年分為花開月、鳥叫月、燒山月、飢餓月、採集月、收穫月、煮酒月、狩獵月、過年月和蓋房月十月。或許,這便是千百年來,傈僳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佳表達。

夕陽西下,盛滿水的梯田就像一面美麗的鏡子,波光粼粼、美輪美奐,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

責任編輯:Iv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