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熱解讀 | 跨越千萬年 這座大山見證着一個永恆的真理

2020-06-10

【文匯網訊】 |熱解讀|在寧夏,有這樣一首民歌唱道:「寧夏川,兩頭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

千百年來,賀蘭山以巍峨的身軀,攔截西伯利亞寒流東進,阻擋騰格里沙漠入侵,庇佑了「塞上江南」,滋養了寧夏山川。

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賀蘭山東麓,在銀川市西夏區源石酒庄葡萄種植基地,聽取賀蘭山生態保護和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彙報。遠眺巍巍賀蘭,這座氣勢雄偉若群馬奔騰的天下名山,孕育過生命的奇蹟,積蓄着生態的能量。

考古資料顯示,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賀蘭山就有人類活動,從而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在綿長的賀蘭山腹地,有20多處賀蘭山岩畫遺存,宛如賀蘭山魂,靜靜訴說着生命往事。這些神秘的遠古岩畫生動描繪了3000至10000年前,原始先民放牧、祭祀、狩獵、征戰、生產等場景。

順着這個多彩的岩畫萬花筒,我們可以窺見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趣的社會生活場景,並從中尋找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融同生的根。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跨越千萬年,時代更迭,真理永恆。

早年間,重巒疊翠、鳥鳴山幽的賀蘭山曾因多年過度開採和露天作業,植被稀疏、岩石裸露,生態功能遭到巨大破壞。

綿延數百米的巨大礦坑,漫山堆積的廢渣,廢棄的廠礦建築……像一個個撕裂的傷口、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痕。遍體鱗傷的「父親山」,只能無聲啜泣。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寧夏視察,為寧夏發展把脈定向:「寧夏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承擔着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從而明確了寧夏「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定位。

銘記總書記的囑託,寧夏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着眼於山水林田湖草大生態體系建設,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構築以賀蘭山、六盤山、羅山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三山」生態安全屏障,形成體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綠色生態廊道,在生態保護中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正如總書記所說「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賀蘭山巔,草繁林盛,高山、綠林、岩羊、飛鳥被自然之手神奇組合,告別過往的喧囂。大山重歸寧靜,只聞風聲與鳥鳴。

戈壁日落,蒼山巍峨,一眼望不到頭的翠綠纏繞在天地之間。在這道屏障溫潤的臂彎里,「田開沃野千渠潤,屯列平原萬井稠」。一幅稻香魚躍、美酒芬芳、平靜祥和的塞上江南小康圖景呈現在人們眼前。

此次寧夏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賀蘭山東麓的葡萄種植園遠眺,再次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狠抓責任落實,強化監督檢查,堅決保護好賀蘭山生態。」

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重視,並多次對保護生態安全屏障作出重要指示。對內蒙古,他叮囑:「構築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對祁連山,他要求:「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永遠造福草原各族群眾。」對秦嶺,他囑託:「當好秦嶺生態衞士,決不能重蹈覆轍,決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在殷殷叮囑和多次考察中強調着這一永恆真理,也是在勉勵人們,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建設美麗中國。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責任編輯:陳西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