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何玫 文昌報道)23日中午12時41分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托舉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着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着陸將考驗「黑色七分鐘」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1/2,距地球最近約5460萬公里,最遠約4億公里。「天問一號」的名字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着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第一階段:着陸器先進行氣動減速「剎車」。從進入火星大氣層到着陸,有着令人擔憂的「黑色七分鐘」,在人類現有的40多次火星探測中着陸任務17次,能夠安全度過7分鐘的僅有8次。
第二階段:利用降落傘減速。
第三階段:拋棄降落傘,在空中懸停,尋找平坦着陸場地。
第四階段:距火星地面1—2米時,通過着陸腿安全着陸。
有人比喻,讓火星探測器精準着陸,相當於從巴黎擊出一隻高爾夫球,落在東京的一個洞里。其難度可想而知。
探測窗口26月一次
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出現一次,並且窗口時間較短。自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火星探測器攜帶了地形地貌的導航相機、土壤和水冰的探地雷達、探測雷達、多光譜相機、磁場探測儀、氣象測量儀等設備。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着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中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