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北京古城不但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建築規劃上亦堪稱人類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傑作。作為中國城市建築的文化符號,它更凝聚着一代代中國人的「思鄉」情結,穿過歷史的浩渺雲煙,承載了無數人關於昔日老北京城門的記憶。
如今,老北京的16座城門和10座角樓,依託紫檀木、陰沉木為載體,以微縮景觀的形式,重新「回」到了人們身邊。這些「古城門」和「角樓」,是著名紫檀文化傳播者、富華國際集團主席、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帶領百餘名高級匠師團隊用檀雕技藝,按照1:10的比例,歷時10年,經由日日夜夜精雕細琢,在2018年製作完成。參觀者置身其間,便仿若傾聽到歷史的迴響,被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老魅力所感染,依稀重見老北京城門的往昔輝煌。
8月18日,蔡國慶、閻維文、姜昆、六小齡童、白岩松等文藝名家來到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台湖鎮的中國紫檀博物館製作中心參觀,在富華國際集團主席、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與副館長遲重瑞的帶領和講解下,穿過一座座工藝精湛且充滿莊嚴氣息的紫檀「老北京城門」。嘉賓們折服於這「古老」建築所散發出的非凡魅力之餘,也對發起人與製作者復興傳統文化的用心和堅定決心讚不絕口。
當晚,「檀雕技藝非遺傳承——老北京城門製作團隊慰問演出」活動在紫檀及陰沉木製的「正陽門」內開演。富華國際集團主席、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與富華國際集團總裁趙勇分別在現場致辭。慰問演出由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著名歌唱家蔡國慶以代表作《北京的門》和《北京的橋》,拉開了文藝表演的序幕。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現場演唱了歌曲《母親》和《小白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和戴志誠則帶來了相聲表演《老北京的門和吆喝》。隨後,中國紫檀博物館副館長遲重瑞一首嘹亮的獨唱《烏蘇里船歌》,將此次慰問活動歡快喜慶的氣氛引向了高潮。活動尾聲,遲重瑞又和共演過電視劇《西遊記》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馬德華、劉大剛師徒四人組聯袂演唱了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既具古典情懷又不乏現代氣息的歌聲,回蕩在這16座「老北京城門」和10座「角樓」中,仿若奏響着一首首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相互輝映的協奏曲。
復興傳統文化 匠心重塑「老城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與神韻,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自信和自豪的來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16座「老北京城門」和10座「角樓」的重塑,便源於陳麗華對傳統文化深深的熱愛,及其始終懷有着的強烈的家國情結。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她就萌發了用名貴木材再現老北京城門城牆的想法,且多年來一直默默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各類研究考證。
2008年,時年已近古稀之齡的陳麗華憑着一腔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拳拳熱愛之情,決心正式開啟老北京城門的複製工作,希望用檀雕技藝重現老北京城門的往昔輝煌,留住老北京精神的根與魂。為此,她親自領銜,組織了由專家學者和近百名能工巧匠組成的複製團隊,啟動了用名貴木材按1∶10複製北京城門城牆的工程。
工程起步階段,由於城門圖紙的缺失,陳麗華團隊和劉大可等古建專家們只能從海內外各種渠道尋找散落的城門照片、高價從國外回購殘存資料,自己比對着照片中城門磚距、窗戶數量、囊度、質感等要素,從一個點、一條線開始修改圖紙。這期間,70多歲的陳麗華不但投入了巨額資金,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光找尋老照片及各種素材、校對圖紙等前期工作,就花費了陳麗華團隊整整三年的時間。
首先製作完成的是「永定門」、「安定門」、「德勝門」,陳麗華希望以此表達願國家「江山永定、天下安定、以德致勝」的赤誠之心。之後又陸續完成了「東直門」、 「西直門」、 「朝陽門」、 「阜成門」……直至2018年,前後歷時10年,老北京「內九外七」共計16座紫檀及陰沉木製的「城門」和10座「角樓」、10座「廟」終於全部製作完成。
耗時十年完成的這16座「城門」和10座「角樓」沒有用一根釘子,僅用木建築的榫卯技術,把大小不過寸許的幾百萬塊零部件嚴絲合縫對接,而且還破解並復原了古代城門建設的神秘千斤閘,每一個細節都極盡精巧,形制逼真。16座「城門」和10座「角樓」再現了明清北京城門和城牆的原貌,具有着較高的藝術工藝價值、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被相關專家喻為是可以傳世的文化珍品。
放飛輝煌夢想 復興檀木雕刻工藝
只有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才能更好地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陳麗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可謂傾盡了她畢生的心血。從兒時起,陳麗華就沉醉於中國傳統木雕技藝於方寸間構建出的古典藝術美。特別是檀木雕刻技藝,讓她於細膩的質感和淡淡的清香之中流連忘返。
為了完成復興紫檀雕刻技藝的心願,陳麗華從籌建傢具廠開始,便四處搜集紫檀原料,並通過比照圖冊、尋訪民間藝人,慢慢復原檀木雕刻技藝的細節。
四十年來,她曾帶領團隊親赴印緬熱帶雨林採集原料,也曾四處拜訪請教專家、學者與老藝人,還在專家的一致支持下,叩開了故宮大門,原比例、原工藝、原材質全面複製了故宮藏明清古典傢具。
1999年9月19日,在陳麗華的不懈努力下,第一家「國」字頭的民營博物館——中國紫檀博物館在北京成立。這期間,陳麗華本人也從曾經的「門外漢」,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紫檀雕刻技藝傳承人,用畢生的時間實現着自己的紫檀夢。
紫檀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所記載。經過科學研究,紫檀具有抗氧化性。2019年10月,陳麗華還基於多年對紫檀的研究,與故宮博物院聯名出品了「故宮紫檀護膚品」,部分成分萃取自珍貴的紫檀木,由中國紫檀博物館提供紫檀原料,麗質華堂創新研發,以生物技術淬鍊出紫檀護膚精華,具有延緩衰老,駐顏美肌的功效。
「故宮紫檀護膚品」將博大精深的國寶底蘊與歷史悠久的紫檀文化相融合,意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東方品質生活美學。
老北京城門城牆的複製工程,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在陳麗華看來,老北京城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才華的結晶,也是人類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作為以製作精美的紫檀藝術品而聞名的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檀雕技藝」傳承人,她認為自己有責任將老北京城門重新復刻出來,將屬於我們民族的文化記憶留存下來、流傳下去。
正如陳麗華所說:「沒有什麼藝術品本身是不朽的,紫檀雖貴為『木中之王』,也難保千年不朽。但只要我們盡全力,做出好東西,能讓觀賞之人珍視中華文化,並願意付諸傳承保護的行動,我們的文化之門就會永遠不倒,我們的文化傳承就會綿延不絕。」無疑,這16座「老北京城門」和10座「角樓」便是她這一理念最具象的體現,仿若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蘊藏在了每一個組成的部件之中。
還原古城魅力 16座「城門」傳承文化精髓
16座「老北京城門」和10座「角樓」是陳麗華半生的心血結晶,也傾注着她幾十年來對紫檀雕刻技藝、乃至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拳拳熱愛之情。「老北京城門」所展現出的文化魅力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參觀者。
在8月18日當天的參觀過程中,嘉賓們穿梭在一座座「城門」間,無不為之感動與震撼。
著名歌唱家蔡國慶認為,文化自信需要有中國文化的具體的體現。紫檀工藝復原的這些「老北京城門」和「角樓」,便是中國文化的一次具體的體現,印證了中國文化最獨特的魅力。不但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傳承,也是一代代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北京的城門不只是北京的驕傲,更是世界的瑰寶。用紫檀復原的「老北京城門」和「角樓」可以讓我們和下一代人一起追溯歷史。在走進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所擁有的文化自信,正是來自於我們本民族最優秀的文化。而用傳統工藝復原「老北京城門」,就是中國文化最自信的一種表達。
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在參觀後連呼「震撼,非常震撼」。在他看來,紫檀、陰沉木復原的「老北京城門」和「角樓」記載了北京的歷史,也承載了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是讓人們了解北京、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很好的窗口。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表示,這些「老北京城門」不只是復原了老人記憶里的城門,更還原着古城建設者們的智慧集萃。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北京」,姜昆介紹說:「我生於1950年,也只見過西直門、朝陽門等。其實,城門當時早就儘是斷壁殘垣了。就算現在八、九十歲的老人也沒見過這樣輝煌完整的古城。因此,『老北京城門』的復原並不是在重現城牆根兒老居民的兒時記憶,而是對建設北京城的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一種集中展現。我認為這是非常有必要、有意義的一件事。」
「老北京城門」和「角樓」經由精心的設計與營造,還原着逝去在歷史長河中的古城魅力,也如同築夢般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技藝重新活化,藉由具象的城門微縮景觀讓人們得以親身感悟中華傳統建築之美,將民族文化的精髓傳承了下來,並必將弘揚出去!
據悉,陳麗華將籌建一座「老北京文化園」,把這16座「老北京城門」和10座「角樓」進行集中展示,並濃縮老北京的文化與民俗在其中,期待未來能將之打造成為北京的一張新名片。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No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