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來論|改革創新 先行示範——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2020-08-25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作者提供)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作者提供)

文|黃永光

深圳素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代名詞,也是觀察中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中央領導以往多藉深圳宣示改革開放的路線及政策。40年來,深圳從邊陲漁村發展起步,如今已是坐擁1343萬常駐人口的一線城市,2019年GDP近2.7萬億元,人均GDP更突破20萬元,發展成為一座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即便在今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不利因素下,深圳上半年的經濟依然保持了0.1%的同比增速。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和先行示範區,對於國家發展頗具指標示範意義。

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刊文稱,在全球4300個經濟特區中,深圳是最突出的典範。綜觀世界範圍,經濟特區若想成功,絕非劃地減稅,鬆綁監管可一蹴而就。有分析認為,深圳從初期工業製造產業鏈的最低端,到如今科技創新的最前端,幾經轉型探索,成功密碼的根本在於堅持市場經濟取向的改革,在於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民企與國企、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等方面關係的大膽探索實踐,並着重於制度創新。

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大成就、一大亮點。深圳作為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特區,四十年發展充分反映了特區功能最重要的經驗是創新、是先行先試。在慶祝深圳特區創辦40周年之際,24日,深圳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家公司集體上市,創業板擴大漲跌幅等改革新規也同步實施。這再次表明深圳特區在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建設發展中的創新和先行示範作用。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致辭時表示,「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落地,對於完善我國資本市場體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深圳特區金融業的支柱地位已經形成。40年來,深圳經濟年均增長22%,而金融業的增長值是年均28%,質量效益居於全國前列。深圳金融從業人員只有30萬人卻創造全市GDP的六分之一,和稅收的十分之一。證券業更為突出,今年上半年凈利潤是全國第二位,證券業收入在全國是第一位,保險業資產總額5萬億,也是全國第二位。從6月10日開始深圳市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上海市,這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今次創業板註冊制出台,將更精準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為內地資本市場形成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的多層次格局,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強大助力。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已經具備建設成國際一流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互相合作,可互利共贏。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將致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改善人流、物流、資金流,使年輕人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為青年發展搭台、搭梯、搭橋,協助年輕人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

(作者是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