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超
一場黑暴,一場疫情,充分暴露港府危機處理和公關能力的不足。近日的確有醫護、專家和無良媒體不斷抹黑「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但即使是提出負面看法的人,也不得不如同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昨日(25日)接受電視新聞播訪時所說,「無論業界、專家甚至大部分市民,對於計劃的疑慮都從來沒有集中在同中央關係,或者中央給我們的協助方面」。
香港過往甚少公開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非首長級的施政人才,以及選拔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和系統性探討。皆因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兼且有中央「阿爺」在背後撐腰,為港人頂住英國「事頭婆」的種種壓力,港人一切順風順水,管治人才的選拔基本上沿用商業界別的「精英」用人標準,市民大眾一直沒覺得會有什麼問題。
但在奇災巨禍面前,這種長年坐在冷氣室內,「堅離地」的行業精英不知民間疾苦的管治弱點就暴露無遺了。禁堂食斬斷疫情傳播鏈的初衷絕對是對的、是好的,但若推出之前能多些從市民角度設身處地的模擬推演一番,謹言慎行,不要說出一些容易被放大抺黑、讓基層難以接受的話語‥‥‥
術業有專攻,行業和學術精英並不表示他們有從政的熱誠或才能。事實上,行業和學術精英往往需要政治精英的引領,才能將學術成果和社會各方矛盾或利益協調結合,轉化成能體現民情民意的良政善治。
這方面內地政府絕對有發言權。筆者去年到訪河北武強縣,見證這個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如何依托樂器行業進行有效扶貧,將偏遠貧瘠的周窩小村,成功脫貧,蛻變成每年接待逾百萬人次遊客,集吃住、娛樂和旅遊於一體的音樂特色小鎮。
周窩小村和無數鄉村的脫貧成功,憑心而論,皆有賴中共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領導幹部必須「三進三同」:「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優良作風,因此能深切體會到民心民情,同時自然而然地汰選出一大批適當的管治人才,以致在政策醞釀、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基層民眾切身利益,並且及時糾錯與時俱進。這種選才用才和培養政治人才的方法,很值得香港借鑒。
責任編輯: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