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因為父母的期望,我報考了研究生」前日,大四女生小張並沒有走進考場,而是找到記者,一吐心中因為追星而無處傾訴的壓抑和孤獨。
「我只想早點畢業到韓國工作。」記者眼前的小張相貌平平,因為她的偶像是韓國明星李俊基,所以她嚮往韓國。「我都要累死了,也沒有時間打扮自己,每天的空餘時間幾乎都用來上網、翻閱雜誌報紙,搜集偶像資料,組織同樣喜歡他的粉絲,為其在論壇裡吶喊,困了就在課堂上補覺。」小張執著地喜歡李俊基有幾年的時間了,去年,她跟父母軟磨硬泡要了一萬多,再加上自己攢的零用錢和在論壇裡結識的同伴一起去了趟韓國,在李俊基參加活動入場時,她抓了一下偶像的手。「我覺得他能感受到我對他的喜歡。」小張沉醉在去年那趟韓國之旅的回憶裡,她認為這兩萬多元花得值。「可父母及身邊的同學很不理解我,讓我覺得孤獨,父母目前還不知道我沒有去參加考試。」小張告訴記者,她正在抓緊時間學習韓語,以便日後到韓國工作生活用得上,可該怎麼告訴父母她要去韓國生活的計劃,成了難題。
大連黃鶴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國家心理咨詢師黃鶴分析認為,大多數青少年都經歷過所謂追星的歷程,這是正常的心理成長過程。但追星要避免盲目性,不能讓偶像成了夢想的「獨裁者」。可以從明星成功歷程中,多學習他們是如何經過刻苦的努力才走到今天讓大眾矚目的位置。分清主次關係,首要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追星只不過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要逐漸培養明星也是普通人的心態。(來源:新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