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甘肅隴南上訪群眾稱被壞人利用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11-21]

【文匯專訊】20日上午,隴南市武都區東江鎮農民王慶玉和其他9位村民代表一起,參加了甘肅省省長徐守盛在東江鎮舉行的一個座談會。會上,她痛痛快快地向省長傾訴自己到隴南市委上訪的經過後,得到了一個全面的解釋,頓感心情舒暢。

據新華網報道,11月17日,隴南市武都區發生「1117」群體性事件。最初是上午有30餘名東江鎮的群眾到隴南市委上訪,但當天晚上發生了數千人聚集,並有部分聚集人群打砸搶燒市委大樓。18日凌晨,甘肅省委向隴南派出了工作組。

20日一早,徐守盛帶領省政府多個職能廳局的主要領導,在東江鎮和10名群眾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

「希望大家能夠說真心話,講真情況,我們共同探討大家未來的生活和發展。」徐守盛開宗明義的要求,獲得了群眾代表的熱烈響應。

10名代表挨個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們向省長詳細講述了對東江鎮拆遷,以及引起這次打砸搶燒市委機關事件的隴南市行政中心搬遷的看法。兩位參與過17日上午上訪的代表說:「我們只是想去詢問如果政府搬遷之後,我們拆遷戶的生活怎麼辦的問題。事件最後被少數壞人利用,燒了市委兩棟樓,我們感到氣憤羞愧。」

徐守盛一邊聽代表發言,一邊談自己的看法,最後詳細說明了正在醞釀中的隴南市行政中心從武都搬遷的真實情況。退休幹部李尚德說:「關鍵是要把群眾的利益弄好。」

徐守盛說:「我也種過地,做官就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在維護老百姓的利益上。」

「大家有什麼要求,上訪的渠道是暢通的。應該通過正當的渠道反映自己的願望。」徐守盛說,未來三年國家要向隴南投入200多億元資金,幫助隴南災區搞好重建和發展工作,橫穿武都區的蘭渝鐵路已經在武都區內開工,連接到武都的高速公路也在加緊建設。「我們將使群眾的短期生活沒有損失,長期生活得到保障。」

顯然,徐守盛的這番話說到了群眾代表的心裡,東江水村的薛吉祥說:「以前的窮日子過怕了,只要政府能讓這裡不斷發展,誰不想穿好的,吃好的。」

初冬的隴南,活動板房有些寒冷,但是熱烈的會談一直進行到中午12時半。徐守盛在鎮政府門口專門叮囑群眾代表趕緊回家吃飯,近百名群眾用歡呼和掌聲送別了他們。

  相關「即時中國」新聞
浙紀委書記:楊湘洪曾寫信請求寬大處理    [21日 22:13]
中央成立擴內需檢查小組 何勇掛帥    [21日 21:26]
中央設24檢查組 確保千億資金安全    [21日 20:24]
東莞倒閉企名單大多不屬實    [21日 20:20]
雲南「罷運」平息 客運恢復正常    [21日 19:58]
投資近千億 福建福清核電站開工    [21日 18:17]
「虎照」翻版?新疆牧民撿拾雪豹遭質疑    [21日 17:07]
山西建行副行長KTV神秘身亡    [21日 17:00]
探訪達賴「老巢」:漢語教學遭排除    [21日 16:32]
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蔣建國安徽調研    [21日 16:20]
新華社署文解讀達賴集團「備忘錄」    [21日 15:50]
汪洋:允許改革失敗 不許不改革    [21日 15:42]
滬留學生在芝加哥墜樓亡    [21日 15:29]
獸性男子2次強暴小姨子 強姦岳母未遂    [21日 15:17]
汕頭逾千輛的士昨集體停運    [21日 15:09]
王毅現身APEC會場 傳為胡連會作準備    [21日 15:02]
四川地震遇難學生已達19065人    [21日 15:01]
深圳龍崗大火案 公安副局長贓款上億    [21日 13:52]
據稱楊湘洪曾寫信回國 請求寬大處理    [21日 13:49]
上海留美學生芝加哥大學墮樓身亡    [21日 13: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網絡雜誌
第54期:奧運週年紀
最新調查
青葵公路日前發生1死3傷嚴重車禍,意外中身亡的的士司機年齡高達76歲,暴露了本港高齡司機的駕駛安全問題,您認為當局是否應研究對職業司機引入年齡限制?
生命可貴,為了全體市民的利益,應該限制
老有所為,年齡不應做為衡量指標,不應限制
幾宗事件純屬偶然,限制與否都無所謂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