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學習時報報道,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雖然遭遇了近10年來最大的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但總的來說,中國經濟這一年表現得非常出色,無論從GDP增速、財政收入還是民眾的生活水平等幾項硬指標來看,都有一個大幅度提高。政府的一系列惠民之舉,使廣大百姓普遍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而讓城鄉居民共沐公共財政陽光,也正在成為各級政府一致的政策取向。
但是,欣喜之餘,我們也要看到,解決民生問題,發展民生經濟不是畢其攻於一役的事情。
從一般理論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改善民生,發展民生經濟需要著重解決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二是擴大就業,三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四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五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因為教育不但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而且就個人來說,教育直接關係到人力資源的提高。另外,就業是民生之本,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健康則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就能初步建立一個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和諧幸福的民生社會。具體到2008年,進一步改善民生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見成效:
一是努力抑制物價上漲,防止通貨膨脹對民眾生活造成較大影響。通貨膨脹是當前影響民生最大的一個問題。目前,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局面沒有改觀,通貨膨脹的貨幣條件客觀存在,居民和企業通脹預期走高,新漲價因素的影響程度較難確定,這些對控制物價都十分不利。據估計,2008年CPI將較2007年有所上升,全年漲幅在5%左右,仍將高於3%的政策目標。因此,如何防止通貨膨脹對民眾生活造成較大影響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在這方面,可行的政策手段有:加大對農業、畜牧業生產支持力度,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力爭糧食穩產增產;充分利用國家儲備吞吐量調控農產品市場,積極增加貨源,保證市場供應,維護食品價格穩定;全面研究農產品價格穩定機制,從生產、流通、儲備、進出口等多個環節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反饋共享機制、應急反應處置機制,增加財政對農產品價格穩定基金投入;大力維護市場秩序,堅決打擊相互串通、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以次充好、合謀漲價等行為;打破壟斷,在一些壟斷型行業,積極引入競爭因素,迫使壟斷價格下降。與此同時,完善和落實對受到物價上漲影響最大的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
二是加快以廉租房為主體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步伐,滿足和改善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條件。住房問題是當前影響民生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房價過高挫傷了多數依靠勞動收入購房人的信心。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土地的兩大用途即吃飯與住房之間的矛盾更加緊張,而在當前土地供應模式還是壟斷供應的情況下,包括央行房貸新政在內的一些調控手段,只能調整增量問題,不觸及存量。要穩定和降低房價,須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今年應增加定向供地,保持適度的住宅投資規模和住宅供應量,並優先滿足保障性住房用地。繼續加大對閒置土地的清理力度,盤活和利用存量土地。
三是進一步擴大就業。十七大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思路,指明了破解就業問題的方向。要落實中央這一決策,首先要改變地方發展過程中一味強調做大做強的思路,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因為中小企業是促進就業的主要渠道。這就需要改革企業登記註冊制度、城市管理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制度。
四是調整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國民收入的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使得近年來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理順收入分配關係是一項長期的任務。2008年需要加大稅收和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調節收入差距過大狀況,並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方面,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除了上述幾方面外,2008年還應把加快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穩步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作為改善民生的重點。
從2008年的開局來看,政府對民生的投入正在有序推進。比如,從元旦開始,國企正式向國家分紅,紅利將更多用於彌補社保虧空。新的企業所得稅的實施也從元旦開始,企業稅負減輕,有利於企業提高競爭力,從而也有利於改善民生。個稅起征點提高到2000元則從3月開始實施,70%的工薪族將因此不用繳納個稅。還有更多的惠民政策將要實施。而所有這些,少不了雄厚的財力。所以需要我們建立一個財富的持續增長機制,從財富的存量和增量兩方面入手來改善民生。在存量方面,擴大財政支出中用於民生的份額,建立陽光財政、民生財政;在增量方面,確保每年新增財政收入的大部分用於民生事業,降低創業門檻,創造增收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