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就一個月來在中日間掀起軒然大波的「毒餃子」事件,中國政府發言人在昨日做出了正式回應,稱該事件是「人為的個案」,而且「在中國境內人為投毒的可能性極小」。然而,這一調查結果與日本警方調查的結果截然相反。日本厚生勞動相舛添要一29日上午在內閣會議後召開記者會,對中國相關部門否認有毒物質是在中國國內混入一事表示不滿,稱「首先應當查明原因。現階段發表(上述見解)算怎麼回事」。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法相鳩山邦夫則說:「日本警方和厚生勞動省都在竭力調查,遭到正面否定令人悲哀。難道就不能開展真正的互助調查嗎?」日本國家公安委員長泉信也針對中國公安部在記者會上否認有毒物質在中國境內混入的說法一事表示,「中方并未提供特別的信息與分析結果,突然召開記者會公開其想法,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日本報道指,日本警察廳向中方提供了餃子流通途徑、科學警察研究所實施的滲透實驗結果等相關資料,但沒有從中方得到所要求的中國河北省一起使用甲胺磷殺人案的分析數據等相關資料。日本警方昨天下午已經召開過記者會,質疑中方的調查結論,并敦促中方提供具體的「科學數據」來支持其立場。
但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余新民昨日已指出,經過全面、細緻調查、實驗證實,投放甲胺磷發生在中國境內的可能性極小。中國警方認為,這不是一起因農藥殘留問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而是人為的個案。
余新民表示,2月9日,公安部成立由刑偵局余新民副局長、首席刑偵專家烏國慶等偵查、毒化、痕跡專家組成的工作組赴石家莊市,河北省公安機關迅速調集近百名民警,迅速開展了全面細緻的調查工作。在對原材料、生產流程、運輸過程、重點人員的調查中,並未發現投毒或甲胺磷污染的異常情況。
至此,「毒餃子」事件一定程度上已陷入雙方均不承認有責的僵局。而由於此前日本媒體已經製造出「在中國投毒可能性較大」的輿論,這件事對中國食品的形象和中日關係都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