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安徽分行行長趙鵬認為,去年以來,全球糧價的普遍上漲加劇了國內物價的走高,給經濟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短期來看,控制通貨膨脹加劇的壓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對一些產品的價格採取了行政管制的措施;但從長期來看糧價上漲並非全是壞事。
趙鵬說,首先,糧價高位運行對中國農民增收有利。與國外糧食大面積種植不同,中國農村土地較為分散,適於精耕細作,而不利於機械化種植,單位成本很高。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話,中國出產的小麥、大米、大豆、玉米不可能具有國際競爭力。在糧價高位運行的情況下,中國農民種糧還是有利可圖的。其次,糧價的上漲在某種程度上是理性回歸。糧價上漲,大家是從絕對價格角度看的,但從相對價格看,不是漲了而是跌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大米是一塊多錢一斤,現在漲了,還是一塊多錢一斤,但這十幾年間,城鎮居民的貨幣收入增加超過了10倍,房價、醫療等日常生活涉及的價格也在幾倍、幾十倍地上漲。第三,糧價的上漲有利於耕地的保護。
從糧價上漲的原因看,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糧食不再僅僅是農產品了,而成為了工業原材料的一部分,比如美國大規模使用玉米提煉乙醇,直接導致全球玉米價格飆升,種大豆的土地被用於種植玉米,又導致大豆價格創下了歷史記錄。隨著科技的進步,土地種出來的不僅僅是糧食,這將會導致大家對土地的看法發生變化。特別對於中國這樣人多地少的國家,土地特別是耕地的價格太便宜了,糧價的上漲將會引起各方面對土地的性質進行重新認識,對耕地的保護也將會更加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