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新華網天津3月31日報道,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有關專家介紹說,清明節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歷史。
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二十四節氣中,演變為節日的主要是清明。清明節成為二十四個節氣中唯一具有人文歷史的節日。
那麼,「清明」又是怎樣演變為節日的呢?據《荊楚歲時記》稱:「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也就是說,從冬至到寒食,中間相隔了105天。古人又說「冬至百六日為清明」,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一天。因為寒食和清明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動又往往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區分了。到現在,人們已把清明和寒食並稱。
清明作為節氣,有著氣候、曆法等一套制度儀俗為依托,容易為人們所沿用。尤其是清明節裡掃墓的習俗,為人們祭奠先祖和親人的亡靈、寄托自己的哀思,找到了一種釋放的形式,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同。
因此,清明節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成為一年之中十分重要而又內容豐富的節日。每年這一天,民間都有許多風俗活動,如祭祀先祖、上墳掃墓、踏青春遊、折柳插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