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日前,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公開表示,北大正考慮修改《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擬將「禁止網罵」等內容寫入新校規,以此規範北大師生的言行。這一消息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爭議。
支持者認為,「禁止網罵」寫入新校規,更加維護了北大校園的尊嚴和學子的文明;而反對者認為,「禁止網罵」只是為了解決網上的問題,並且不一定能夠解決。不罵人是小學生都知道要遵守的行為規範,列入大學校規沒必要。
北大教授鄭也夫在接受採訪時稱,校規必須在具備有規定內容和監督手段的時候再設立,否則就沒有意義,只會流於一種呼籲,甚至還會禁了言路。比如前不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徐坤因批評瀋陽人性殿堂網站提出的把《周易》文化列入義務教育內容的倡議「沒人性」,被法院一審判決侵權,徐坤也因此戴上「網罵教授」的頭銜。其實像「沒人性」這類言辭屬公眾言論範疇,是公眾對公眾生活正當的評論,無論是對是錯,都還可以辯論,這與污言穢語罵人、歪曲事實等完全是兩碼事。
剛剛敗訴的徐坤也對北大擬將「禁止網罵」寫入新校規一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說,什麼是「網罵」,應首先界定清楚。一些髒話、粗話等當然可以列入禁止範圍,但把「不人道」「沒人性」等也納入「罵人」範疇就值得商榷。如果連這類話都被認為是「罵人」,那還有誰敢對自己認為錯誤的事情提出批評?倘若如此,我們這個社會本來就缺乏的批評之聲將更加微弱,作為社會進步基石之一的言論自由也將遭到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