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達賴竄訪德遭冷遇 政府高官拒絕接見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05-16]

 【文匯專訊】5月15日,達賴喇嘛抵達德國。除了《圖片報》和《明星週刊》少量媒體簡單報道外,幾乎沒有引起注意。以前,每次達賴來訪,都會在德國各地刮起一陣旋風。但這次,不管是接見達賴的德國官員規格、媒體的報道面還是民眾的反應,都顯示達賴受到冷落。

 據記者瞭解,達賴在德期間,德國各地華人準備舉行示威抗議活動:5月18日在紐倫堡、班貝格,華人抗議的主題是「理性對話,反暴力反『藏獨』」;5月16日在波鴻,集會的主題是「西藏民族和諧及為地震捐款」;5月19日柏林示威,主題是「抗議和悼念」。華人示威活動已得到各地警方的批准。

 達賴訪德前,叫得最響的還是《明鏡》週刊。該刊在上週六提前出版的最新一期上,以「我們需要世界的幫助」的封面文章刊登了該刊記者在印度達蘭薩拉對達賴進行的獨家採訪。文章稱達賴不追求「西藏獨立」,只求「高度自治」,他甚至把中國政府稱為「我的頭兒」。《明鏡》把達賴的這些謊言寫得就像「真心話」。

 按照目前公開的計劃,達賴15日在法蘭克福機場降落後,他的德國「忘年交」黑森州州長科赫親自在機場迎接。從5月16日起,達賴將在四地連續進行4場演講,都以「人權」為題。但據知情人透露,達賴演講的門票賣得沒有以前好,目前還有大量未售出的門票。此外,達賴還將接受德國電視二台的獨家採訪。

 據報道,在完成4地演說之後,達賴德國的最後一站將是柏林。19日下午4時,達賴還會在柏林勃蘭登堡門前的集會上發表演說。《焦點》週刊稱,這是臨時安排的活動,目的是逼迫德國聯邦政府在家門口見達賴。但繼默克爾出訪南美後,外長施泰因邁爾和總統克勒都紛紛回絕了這個請求。

 不過,在聯盟黨政客紛紛表示「抗議」下。5月14日,德國聯邦經濟與發展部女部長維克措雷克「同意」會見達賴。柏林市長沃沃萊特則通過媒體提出了和達賴「會見」的請求。據《法蘭克福匯報》14日稱,默克爾在出訪南美之前,在小圈子內表示,聯邦政府沒有高官出面接待達賴,對聯邦政府形象不佳。因此,經濟與發展部的女部長維克措雷克「挺身而出」。但這位女部長將不會和達賴在政府辦公樓會面,而選擇19日在柏林的一家賓館和他共進早餐。該報稱,中國駐德使館對她將見達賴提出了批評。

 《南德意志報》分析達賴不受待見的原因時稱,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在緬甸救援問題上,寄希望於中國出面向緬甸軍政府施加壓力,社民黨的一位高層人士目前正在北京斡旋。同時,從德國內政的角度看,會見達賴也沒什麼作用。

 此外,許多中國問題專家紛紛站了出來,講明西藏問題的真相。德國中國問題專家貝卑斯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達賴在德國的冷遇表明,德國人的西藏觀正在改變:一是「藏獨」的追求不再得到廣泛支持;二是西藏不再被稱為「被中國非法侵佔」;三是對西藏在50年前是否那樣美好產生懷疑了;四是達賴不再完美。他認為,達賴要利用他的歐洲行來達到爭取西方更大支持的目標,會受到很大的局限。

  相關「即時中國」新聞
探訪達賴「老巢」:漢語教學遭排除    [21日 16:32]
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蔣建國安徽調研    [21日 16:20]
新華社署文解讀達賴集團「備忘錄」    [21日 15:50]
汪洋:允許改革失敗 不許不改革    [21日 15:42]
滬留學生在芝加哥墜樓亡    [21日 15:29]
獸性男子2次強暴小姨子 強姦岳母未遂    [21日 15:17]
汕頭逾千輛的士昨集體停運    [21日 15:09]
王毅現身APEC會場 傳為胡連會作準備    [21日 15:02]
四川地震遇難學生已達19065人    [21日 15:01]
深圳龍崗大火案 公安副局長贓款上億    [21日 13:52]
據稱楊湘洪曾寫信回國 請求寬大處理    [21日 13:49]
上海留美學生芝加哥大學墮樓身亡    [21日 13:08]
汕頭千的士停運 大理數百客運司機罷工    [21日 13:04]
圖:郴州原市委書記、市長分別判死緩、無期    [21日 12:49]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遇難者增至10人    [21日 12:37]
老總斥資4萬校園求愛 失敗告終    [21日 11:39]
滬鬧市區煤氣爆炸 致1死4傷    [21日 10:26]
潘石屹:北京普通住宅面臨巨大降價壓力    [21日 09:25]
甘肅隴南上訪群眾稱被壞人利用    [21日 09:24]
官方消息否認近期推出燃油稅    [21日 09: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