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18日發佈公告,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經與國際奧委會協商,北京奧組委決定,在此期間,北京奧運火炬將暫停傳遞。
為普通百姓設立全國哀悼日在中國極為罕見,外國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稱,無論從內政外交上來說,這都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決定。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建議,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國家自然災害日。
國外各大媒體都刊發了哀悼日的報道。美聯社的報道題為《中國宣佈為地震遇難者哀悼三天》,路透社的報道題為《為3.25萬地震死難者哀悼三天》,法新社的報道包括《地震死亡人數上升,中國宣佈哀悼》和《奧運火炬為地震哀悼暫停三天》等。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回憶說,毛主席和周總理在1976年逝世時,曾經設定過全國哀悼日;另外1999年南聯盟使館被炸,三名駐外人員遇難後,使館和政府單位也降過半旗,不過這次是為普通百姓設立全國哀悼日。
金燦榮說,為了巨大生命損失而設立哀悼日,對外來說,這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做法,表明中國變得越來越正常,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對內而言,表明政府更關注民生,體現了「你痛就是我痛」,即老百姓的痛苦也是政府的痛苦,可以凝聚人心,建立了一種中國國民的認同。無論對內對外,為地震遇難者設立全國哀悼日,都是值得肯定的。火炬傳遞停三天,這也值得肯定。奧運雖然是大事,是人心所向,但在生命損失的慘劇前,奧運應該讓路。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認為,在現代政治中,設立全國哀悼日體現了政府的公共領導能力,顯然,中國政府也開始用這種方法引領人民,有利於提高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可信度。沈丁立建議,應該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國家自然災害日,每年的這一天進行悼念,並進行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的演習,提高人們的憂患意識,並對在災害中逝世的人表示悼念。沈丁立歡迎暫停奧運火炬傳遞的決定,因為「與奧運火炬相比,人們顯然更重視生命」。(環球時報 記者李宏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