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端午節,根據民間風俗習慣,我國一些地區還有喝杯雄黃酒的習俗,有的還在房屋內外灑雄黃水,在孩子的耳朵、鼻子和額頭上,涂抹雄黃,驅蟲除穢。實際上,喝雄黃酒危險性很大。
據新華社天津6月6日報道,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我國人民對雄黃具有除毒殺菌的功效,早有認識。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雄黃性味辛溫有毒,具有解蟲蛇毒燥濕,殺蟲祛痰功效。」古人根據這一經驗認為「雄黃主治百蟲毒、蛇虺毒」。在沒有碘酒和紅藥水消毒的年代里,用白酒浸雄黃,再泡上幾塊白礬,待酒揮發幹了,便成了雄黃礬。將這種雄黃礬用水打濕涂抹在被蚊蟲叮咬的皮膚上,可起到「消毒解癢」的作用。因此,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幹凈,在房內特別是食物貯藏室、廚房灑上雄黃水,用以殺死或防止毒蟲。
然而,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飲雄黃酒是有害的。趙之珩解釋說,雄黃,別稱雞冠石,是一種礦物,內含砷、汞等有害物質。砷通過消化進入人體後,日久便會損傷肝臟。
由此可見,如果趁端午節喜慶之時,過多地飲雄黃酒,勢必嚴重危及身體健康,即使飲少量對身體也是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