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中新網6月22日報道:美國《僑報》6月22日刊登評論員文章稱,隨著中國公民來美旅遊首發團於6月17日抵達美國,中美兩國業界關注的中國公民游美國的觀光市場正式開啟,今後中國公民來美旅遊團勢必如雨後春筍般勃發增長,但市場面臨的競爭、規範化等趨勢和文化差異可能引發的糾紛現像,也開始被業界有識之士正視。這一市場的前景,可以預期為謹慎的樂觀。
文章說,首先,是美國的旅遊接待能力有待提高,導遊素質亟需提升。事實上,無論是東部的紐約、華盛頓,還是西部的舊金山、洛杉磯,接待團體遊客的住宿酒店和飲食飯店都很少能達標,數量也有限。此前多年,旅遊業者接待大陸公務員、企業界人士幾乎無日無之的訪問團時,就常常碰上難以訂妥酒店的麻煩,今後接待大批旅遊團客,可想而知矛盾更多。業界流傳「上檔次的飯店不接團,接團的飯店嚇跑本地客」的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這個接待能力的矛盾如果僅僅從「硬件」上改善,假以時日,還不難辦到,但美國旅遊市場的「軟件」也不無瑕疵,導遊隊伍總體上參差不齊,因為美國沒有針對導遊的考核制度,各旅行社聘用的導遊也極少有高學歷出身者,更缺少旅遊專業科班出身者,因此導遊素質與中國對導遊水平的嚴格培訓和要求不可相比。即以華人旅遊業看,不少新移民兼職導遊以「餬口」需要暫時棲身此行業打工,本身還弄不明白不同景點的特色乃至歷史、文化內涵,臨場發揮信口開河,「忽悠」者比比皆是。
其次,旅遊市場欠規範,業界已經存在的「三角債」問題可能會日趨嚴重。從以往的情況看,有些從業者為了競爭只顧低價收團,又不得不到處欠債,牽涉到合作的業界夥伴這兒被人欠、那兒欠別人,「三角債」越滾越亂,整個行業陷入惡性競爭。而今後開放的大陸公民游美國團,據說報價普遍比以往的公務團低,連鎖反應之下,旅遊業合作鏈上危機四伏,利潤只會降到最低。如果再有旅行社一味標榜低價追求接團,而根本無法保證服務質量,自毀信譽,最終吃虧的還是遊客。上述現象,都是潛在的隱性的商業糾紛根源,倘不及早預防、改善、改進,就難以順利有效接待團體遊客,還可能會出問題。
文章指出,事實證明,剛剛開放的中國公民游美國,是政治因素和民間交流因素促成的,美國本地旅遊市場的準備並不充分。美國作為一個個性化的自由國度,早在半世紀前開始普及的汽車和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催生美國人的旅遊基本上是個性化的自助駕車游,這也導致美國本地旅遊業界接待大團體遊客的能力先天不足;美國人外出旅遊親近大自然的本能,遠遠高於享樂的成份,美國人對風景名勝的保護原則總是高於開發、建設所謂「樓堂館所」的消費慾望。這一切凸顯出中美兩國人民的文化差異、旅遊觀的差異,有可能在今後接待中國公民游美國的進程中導致不愉快甚至糾紛,不能不予以重視。
中國公民游美國往往期望值過高,又總是喜歡比較「硬件」,以高樓大廈為「氣派」,以感官刺激和享受為需要,還有那莫名其妙的斗「富」攀比心態。按照業界過去接待大陸公務團的經驗看,入住美國的酒店星級標準,遊覽景點的設施,可能都無法入他們的「法眼」,以為比起大陸來差遠了。假若到優勝美地、黃石公園等國家公園遊覽,大陸客多半會驚異設施「簡陋」,缺乏星級享樂酒店和飯店。他們只會驚訝、讚歎、留戀賭城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的金碧輝煌燈紅酒綠。中國人的吃文化、享樂文化和賭博文化,碰上美國的環保與對自然美的崇尚、欣賞,就可能格格不入。
業界有識人士還指出,大批中國公民遊客今後湧來美國,也需要提高本身素質,這其實也是事關國民教育國民形像的大事。諸如在機場候機、簽票插隊、在酒店房間內抽煙、在飯店用過洗手間後不沖水、在任何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等現象,令人側目,不改不行。
文章稱,就經濟效益而言,充耳的呼聲似乎是大陸遊客將帶進美國市場莫大的消費量,甚或給不景氣的美國經濟注入強心針,但有業界人士指出,未來大陸遊客游美國,有可能為美國旅遊市場增加40億美元年效益,但美國旅遊市場的收益本身不足全美國GDP增長總量的1%,這個所謂「強心針」只是阿Q式的自慰罷。
開放中國公民美國游,無論從民間交流還是觀光、消費市場,都應該是雙贏的趨勢,但前提是雙方都應該有充足的務實的心理準備,以及必須各自提升素質和接待水準、互相適應山水、人文旅遊的應有的境界,加以有序化的競爭、規範化的行業,這個日益開放的觀光市場才可能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