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央視《東方時空》2008年6月23日播出:失蹤和死亡線之間,以下為節目內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近發佈:截至17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2人遇難,374159人受傷,失蹤17420人(據民政部最新報告,截至24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5人遇難,374171人受傷,失蹤18467人)。像這樣的數據,從地震發生那天起,抗震救災指揮部就不間斷地對我們更新與公佈,有時候失蹤人數在減少,有時候死亡人數在增加。這樣的變化,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我們感知這次災難嚴重程度的一個參考,但是對於重災區群眾來說,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數字概念。尤其是失蹤人數的減少,它意味著兩種結果:一種是一位失蹤者在經歷了親人失散之後終於被找到了,而另一種結果恰恰相反,那就是,又有一個人被確認在地震中遇難!那麼,這些數據是怎麼變化的呢?有關部門是怎樣統計出這些數字,如何認定死亡和失蹤的呢?與此同時,這些數字的變化背後,又隱藏了多少生生死死,悲歡離合的故事呢?今天,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512地震中被夷為平地的北川縣的失蹤者。
北川失蹤者,失蹤還是死亡?
這個女孩叫王玲玲,今年六歲。地震的時候,她就在北川。在北川縣的一家菜市場,她跟著嬸嬸去買菜。地震之後,王玲玲與嬸嬸一起失蹤了,至今生死不明。
工作人員:她原來在哪裡?
王母:以前在阿壩州學習,地震幾天由於我們家有點事情,我嫂子把她帶到她家幾天,在北川,就是縣城。
王玲玲的媽媽說,歷時一個月而不放棄尋找,地震之後她得到過一些信息,儘管這些信息並不詳盡,也不能確定就是關於自己女兒的,但是她堅信女兒還活著。這一個月裡,她曾經去過現在已經被封控的北川縣城,在廢墟和遇難者屍體中尋找,也曾經奔走於綿陽市的各個醫療點和安置點貼尋人啟事,九洲體育中心安置點因為北川來的受災群眾比較多,她已經來過很多次,依然四處張貼尋人啟事。而事實上,距離地震發生時隔一個月,貼尋人啟事的已經不是很多了。
工作人員:已經一個月了沒有找到?
王玲玲的媽媽:沒有。我在網上查到,說大人帶著,等13號去的,14號、15號大人就帶著走了,也沒登記大人的名字。
工作人員:這個指揮部去過沒有?
工作人員:你到指揮部去問一下,他們這裡有登記,包括本人的情況,包括親屬的情況都有登記。
指揮部掌握資料和王玲玲母親原來在網上查到的一樣,確實一個叫王玲玲的六歲女孩曾經在5月13日在綿陽第八醫院治過傷,但傷癒出院以後的去向卻並不清楚。
在另一間辦公室,王玲玲的媽媽得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消息,這位女工作人員說十三號那天在九州體育館見過一個像王玲玲的女孩。
工作人員:13號那天,我們這邊開始接收災民,然後就有一個小孩被一幫學生帶出來,他們反映孩子當時特別睏倦,我們很擔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因為九州那天傷病員也特別多,我們這邊只是負責登記,旁邊有其他好心人把他帶走送到醫院裡去。而且我們當時旁邊的人問小朋友你記不記得你叫什麼名字,她就是什麼都不說,就是看,非常地驚恐,旁邊的阿姨還有姐姐因為一直在她身邊,然後問了很久,才說她爸爸叫王明。那個孩子特別瘦弱。
王玲玲的父親就叫王明,所以這是一條極其重要的線索。
王母:我聽說這個,心都跳起來了。
遺憾的是,這位女工作人員並沒有記住是什麼時候,由誰把那個小女孩送到了醫院,只記得後來還為她找了一床被子蓋上,讓她睡覺。
就在王玲玲母親重新陷入失望之際,又一條線索出現了,這條線索跟指揮部資料上統計的第八醫院有關。
男工作人員:14號的時候,有一個第八醫院的實習護士帶了一個小女孩過來,她說她要回她的家裡面,由於地震,她回家看一下,她就希望這邊找一個人能照顧這個女孩。
記者:那個時候你也看見了?
男工作人員:我當時在場,我還幫著找我們的幹部。
記者:那你能確定你說的這個小女孩跟她說的是同一個嗎?
男工作人員:這個我不能確定,但是我看小女孩的眼睛好像有一點像,所以我馬上就聯繫我們那個姓李的同志,因為當時我們在一起處理這個女孩,這個小女孩,誰來照顧她比較合適。但最後的情況我就不太清楚。
姓李的工作人員在電話裡說,那個小女孩確實姓王,也是六歲,但似乎不是從阿壩州過來的,工作人員還說,那個小女孩被《綿陽晚報》的一位女記者收留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王玲玲的媽媽決定馬趕上到報社。
王玲玲的媽媽很失望地發現,那位被收留的女孩不是自己的女兒。。。。。。
六歲的失蹤者王玲玲究竟是與親人失散了,還是不幸遇難?至今還是個謎。當然,我們祈禱她,現在還健康地活著。在這裡,我也希望如果有人看到她,有她的任何消息,可以通過我們,轉告她的媽媽。從剛才的媽媽尋找女兒的故事裡,我們可以想像,對於災區的受災群眾來說,災區的人口統計工作是一件多麼嚴謹和重要的事。那麼,事實上,像王玲玲這樣,無法認定生死的失蹤者,根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發佈,截至17日12時,有17420人。那麼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能夠重新見到自己的親人,又有多少人成了親人永遠的牽掛呢?這樣的認定,其實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這個過程,既艱難又漫長。
北川死亡和失蹤人口如何統計?
這裡是北川縣擂鼓鎮,目前縣委政府辦公所在地就設在這裡。這是統計信息組的帳篷。在這裡,北川縣統計局的工作人員們正在匯總各個鄉鎮報上來的死亡以及失蹤人口統計數據。工作人員介紹說,北川縣的失蹤與死亡人口統計工作,是在一個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的——那是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傍晚,那個時候,縣城裡還活著的人都在有秩序的嚮往轉移。
統計局工作人員:人員都撤離了,都下午了,要疏散學生,維持秩序,當時路只有那麼寬,所有逃生的人都聚集到這個地方,天還在下雨,政府官員、工作人員都在維持交通秩序,學生先離開,我們一直在做這個工作。一直快要黑的時候,我們碰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韓部長,他說你們統計上的人今天把北川的傷亡情況報上去沒有,我們說今天還沒來得及報,他說這個事非常重要,要讓外界曉得我們地震的傷亡情況,他說這個事很重要,要明白自己的責任。
統計局在這次地震中也有人員傷亡,接到縣委領導的指令以後,幾個倖存者開始分頭尋找縣城內幾個基層社區的工作人員。
統計局工作人員:我們分頭找鄉政府或者鎮政府,或有沒有社區的人,因為只有他們對所管轄範圍的人口最清楚。走了一圈,我找到了鎮上的一個農經幹部,記不住是哪一個,我向他瞭解情況,他說老城區社區的人一個也沒有轉移出來,只有我能介紹,你也看到了那個地方的情況,他給我介紹了一下老城區死亡和失蹤的人員應該在80%以上……
記者:你們通過什麼途徑,報給誰?
工作人員:我們通過騎摩托和開車去匯報工作的,報給指揮部下面一個通氣信息組,13號。
記者:大概什麼時候?
工作人員:應該是已經黑了,大概在9點鐘左右。
在地震剛發生的幾天內,北川的死亡和失蹤人口統計工作對於統計部門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他們所能統計的只是一個大概的範疇,並不確切。同時,縣裡人口統計如何向上級匯報?也是一個難題。由於北川縣城通往外界的公路已經嚴重受損,縣裡只好不斷地派人騎摩托車到綿陽市匯報受災情況。
記者: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個階段?
統計局工作人員:這種狀況是13號到19號,
直到五月十九號,北川縣開始與所有鄉鎮和大部分行政村恢復了聯繫。於是,縣統計局在原來的基礎上,增添了十一個統計員。這些統計員由相關的鄉鎮幹部來擔任,由他們直接聯繫各行政村,統計每個村的死亡和失蹤人口。這樣,死亡和失蹤人口的統計就從村匯總到鄉鎮,再由鄉鎮匯總到縣裡。
擂鼓鎮統計員:當天的情況確實很危險,村上幹部基本有這個常識,凡是大的災害,他們首先想到就是來到鎮上跟我們進行報告,事發過後他們陸陸續續的來到鎮上和我們聯繫,取得聯繫,告訴我們當時他們村上受災的情況。
這位統計員說,其實在地震當天她就收到了附近村子的死亡失蹤情況報告,但清理都不是很詳細,當時無法仔細核實與匯總。直到十九號以後,她才跟每一個村子的村幹部核實了情況。
村長:我們村死的三個學生,兩個北中的,一個在茅壩中學讀書,我們一個炊事員在茅壩中學做飯的,另外我們村上一個村官,死了。另外一個搞建築,當時砸下來砸死了。另外就是我們還有在北川打工的和擺小攤的。
這位村長說,他們村在地震中死了九個人,而每一個人的情況都經過了認真的核實。
記者:你們是怎麼核實出來的?
村長:我們是跟他家裡,當天地震過後第三天我們就把全村的死亡、傷人全部進行統計,他們學生因為去找,我們離北中很近,和北川之間,家長就沒找到,各個學校,結果老師也沒有找到,綿陽整個找,當時北川第二天就輸送,當晚就輸送,在綿陽找都沒找到,所以最後就確定死亡。還有掏出來的,家長看到的。
由縣鄉村層層把關,層層核實,512大地震死亡與失蹤人口最多的北川縣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對人口進行了統計。據瞭解,災區的其他市縣,也用了類似的統計方法。每個縣的數字再經過省裡的抗震指揮部再次核實與統一匯總。之後,由媒體向外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