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台灣軍方媒體「軍事新聞社」6月28日刊發文章評論大陸的直升機產業,文章指出,大陸直升機產業規模小、產量低、競爭力不強、無法與國際競爭,不少關鍵技術和重要部件還需要依靠國際合作或引進,但未來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不可忽視。
文章說,大陸自製的直-8、直-9、直-11和HC-120,一方面性能不足以涵蓋全部專業領域,另一方面裝備數量太少,因此,投入第一線高海拔地區救災的都還是進口的外國機種。
台灣「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長」張延廷表示,大陸不論在軍事或是經濟、交通、維安等方面需求的質與量皆越來越大,甚至有極大的企圖心進軍國際,不過,大陸直升機產業的發展仍面臨很大的瓶頸。
張延廷指出,雖然大陸具備直升機產業發展的基礎,但許多專家仍認為其直升機產業的發展還面臨許多障礙,尤其在產業政策和環境建設方面,大陸的直升機產業結構還有多方面的不足:
規模小,其規劃設計能力大約每年僅40架左右;
產量低,年交付量目前只有20多架;
關鍵設備和產業鏈發展不完整,售前和售後服務能力弱,市場培育、引導、開發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還無法適應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
張延廷表示,除了資金投入少、缺乏支持直升機工業的政策,現有的直升機製造企業對市場反應能力很弱,其實還無法與國際競爭。
大陸十年間,在直升機關鍵技術研發上投入僅有兩億多元人民幣,與國外相比差距很大,是造成目前技術儲備薄弱、原始創新性技術,以及產品少、關鍵技術和能力與先進國家差距很大的一個因素,這也使其大量生產能力、精密加工能力、質量控制及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張延廷說,雖然大陸研製型號的不少關鍵技術和重要部件還需要依靠國際合作或引進,但其未來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仍不可忽視。(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