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美國《新聞週刊》8月4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中國的失敗之痛
奧運會是運動員們無法拒絕的舞台———但對於那些希望在大庭廣眾之下發牢騷的人來說同樣如此。北京奧運會也不例外。
在受到內部問題困擾的同時,一連串新出現的純國際問題也加到了中國頭上。中國因與緬甸、蘇丹等「無賴國家」打交道而被指在國際上不負責任。批評家們巴不得在全世界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面前痛斥北京。
首先,我得承認中國理應遭到抗議。但我認為現在不是時候。北京奧運會是一個厚重的敏感時刻。中國為舉辦它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國人要借此向世界宣告他們的國家重獲偉大。幾乎可以肯定,抗議將引發民族主義。
這種「驕傲的敏感」有其深刻歷史根源,與中國、西方甚至日本都有關。構成中國現代認同的最關鍵因素是外國人強加的「屈辱」。這段屈辱史始於19世紀中期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以及中國勞工在美國遭到的非人待遇。日本工業化的成功加劇了這一進程。從許多方面說,二戰時期日本入侵中國帶來的心理衝擊比西方的干涉更厲害,因為日本也是亞洲國家,其現代化取得成功,中國卻失敗了。
這種自卑感在中國人頭腦中根深蒂固。20世紀初,中國拾起受害經歷作為一種主題,並使之成為集體認同的基本要素。忽視中國的國家失敗被認為是不愛國行為。
由於奧運會的魔力,中國終於有機會暢想如何從受害者蛻變為勝利者。一屆成功的奧運會勢將洗刷中國的歷史恥辱,顛覆其受害者情結,並使中國重新登上世界舞台。
奇怪的是,從表面上看,中國從沒像現在這樣與西方「平起平坐」過。任何到北京的人都會驚歎於宏偉的新首都機場。文革時我首次到中國見到的「蘇聯式」住宅樓、亂糟糟的四合院和落葉滿地的街道,如今幾乎都已消失。
但是,我認識的中國人中很少有真正相信中國成功強大的。我認為,外界必須使他們確信他們事實上已經很成功、很強大;世界已經開始帶著日益驚奇甚至嫉妒的眼光看待他們的國家,過去的其實已經過去了。(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