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央七常委 陸續考察奧運城市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07-29]

 【文匯專訊】據中新社報道,隨著倒計時牌上的數字日漸減少,中國領導人益發忙碌,從他們排得滿滿的日程表裡,人們可以觸摸到滾燙的奧運溫度。

 作為外界觀察中國政壇的風向標,近期九位政治局常委的行蹤向外界表明:奧運已成為中國頭等大事,中南海已進入奧運時間。

 兩天前,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再次聚集在一起集體學習,內容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和辦好北京奧運會。這是十七大後至今的第七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十七大前,中央政治局已舉辦了四十四次集體學習。

 從歷次學習的內容看,涉及大國興衰、經濟發展、憲法法律、危機處理、世界軍事力量的演變和地區安全等,而為一屆體育盛會舉行集體學習,還是第一次。在本此學習中,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把辦好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上升為「當前的頭等大事」。

 而在近一個月內,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因應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局,外出考察以經濟工作為重點外,其餘七位常委分別考察了主辦或協辦城市,考察均與奧運有關。

 從公開報道看,七常委考察各有側重,敢於回應國際輿論熱點,顯示了大國的風度和自信。

 胡錦濤在一個月內安排了三場與奧運有關的活動。他先後考察了北京和青島的奧運籌辦工作,並於七月二十三日看望了中國運動員、教練員。考察中,他反覆強調各項工作要「讓國際社會滿意」,甚至帶頭在反興奮劑簽名捲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十五日考察了協辦城市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他要求精心組織、優質服務,確保奧運會相關足球賽事順利進行。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也於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考察了天津。他要求天津進一步增強榮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協辦奧運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主管媒體新聞工作的李長春十日視察了北京奧運會三大新聞中心。他表示,不擔心負面報道,將以透明開放的心態迎接國際輿論,也希望媒體把真實的中國傳遞給世界。

 習近平的日程安排的最滿。作為主管奧運的政治局常委,他先後考察了北京、香港、秦皇島、天津等地,考察中特別強調安保要多惠民、少擾民,甚至還秀了一把足球。

 主抓廉政工作的賀國強十四日在考察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和奧運村時強調,要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節儉辦奧運、廉潔辦奧運。

 負責政法工作的周永康則於十四日和二十二日,先後兩次考察了北京等地的奧運安保工作。他要求警方面要文明執法、熱情服務,確保平安奧運目標的實現。

 事實上,北京奧運的領導陣容空前強大,出現了六位國家領導人共同統籌奧運的局面,除兩名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和周永康擔任奧運會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外,成員還有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鄧樸方。

 分析人士認為,以中央名義成立奧運領導小組,旨在提高對奧運會工作的統一協調,也顯示了中國為世界奉獻一場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的誠意和決心。

 而近期中國領導人步伐之頻密,姿態之開放,顯示他們應對挑戰的決心和信心。

  相關「即時中國」新聞
探訪達賴「老巢」:漢語教學遭排除    [21日 16:32]
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蔣建國安徽調研    [21日 16:20]
新華社署文解讀達賴集團「備忘錄」    [21日 15:50]
汪洋:允許改革失敗 不許不改革    [21日 15:42]
滬留學生在芝加哥墜樓亡    [21日 15:29]
獸性男子2次強暴小姨子 強姦岳母未遂    [21日 15:17]
汕頭逾千輛的士昨集體停運    [21日 15:09]
王毅現身APEC會場 傳為胡連會作準備    [21日 15:02]
四川地震遇難學生已達19065人    [21日 15:01]
深圳龍崗大火案 公安副局長贓款上億    [21日 13:52]
據稱楊湘洪曾寫信回國 請求寬大處理    [21日 13:49]
上海留美學生芝加哥大學墮樓身亡    [21日 13:08]
汕頭千的士停運 大理數百客運司機罷工    [21日 13:04]
圖:郴州原市委書記、市長分別判死緩、無期    [21日 12:49]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遇難者增至10人    [21日 12:37]
老總斥資4萬校園求愛 失敗告終    [21日 11:39]
滬鬧市區煤氣爆炸 致1死4傷    [21日 10:26]
潘石屹:北京普通住宅面臨巨大降價壓力    [21日 09:25]
甘肅隴南上訪群眾稱被壞人利用    [21日 09:24]
官方消息否認近期推出燃油稅    [21日 09: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