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江蘇建中國南北分界標誌引爭議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08-31]

【文匯專訊】據新華網南京報道:連日來,「江蘇淮安建設我國南北地理分界標誌」的新聞引起輿論高度關注。從選址是否科學,到地方利益之爭,再到南北對立之嫌,這條新聞還引發了人們從地理、文化、經濟、政治等不同角度的解讀。淮安為什麼要建南北分界標誌?近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一番調查。

 南北地理分界標誌備受爭議

 8月28日,網上出現了一條題為《江蘇淮安開始建設我國南北地理分界標誌》的新聞,新浪網還進行了「如何看待建設南北分界標誌」的網絡調查。截至8月30日上午,共有約15萬名網友參與調查,93.61%的網友認為淮安不該建設我國南北分界標誌,只有不到7%的網友表示贊同。

 反對者認為:「南方和北方只是民間的一個模糊概念,我國不該有具體明確的南北方分界線。」「團團圓圓的中國為什麼非要分南方和北方?」「所謂南北分界線標誌和純地理意義上的北迴歸線、赤道線標誌不同,它只會留下歷史隱患!」「花錢在這些沒意義的事上,不如多給老百姓辦些實事。」

 贊成者表示:「這對普及地理知識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建不建南北標誌物,南北界線依然存在。建標誌物只是為了有一個更明確的概念和認識。」

 記者瞭解到,事實上,關於南北地理分界標誌的爭議早在2007年初就已經開始。2007年1月5日,一篇題為《江蘇淮安將建中國南北分界線紀念碑》的報道稱,淮安將以建設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紀念碑為主體,結合古淮河歷史博物館、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一個主題公園。這條新聞迅速引起了河南等地媒體的高度關注。部分河南學者還通過媒體發出反對聲音,認為河南信陽更適合建設我國南北分界標誌。

 淮安為什麼要建南北分界標誌?

 記者在淮安採訪「南北分界標誌」的發起人、規劃人員、建設人員時發現,大多數採訪對像對網友幾乎一邊倒的質疑感到「始料未及」「超乎想像」。

 淮安南北分界標誌倡議者、淮安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荀德麟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不斷有當地文化界人士提出建設南北分界標誌。當時的理由主要是,淮安歷史上就是「轅楫交替」之地,有「南船北馬」之說,在建築、飲食、植被、氣候、語言、文化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南北過渡特徵。此外,歷史上黃河奪淮入海,古黃河與古淮河匯為一體,穿城而過,因此,在古淮河上建南北分界標誌有其代表意義。

 據介紹,2007年,南北分界標誌工程被列入淮安市城市建設重點。荀德麟認為,建設南北分界標誌主題公園主要有3個目的:一是依托氣候地理博物館,建設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二是配套文化休閒設施,建設人文景觀;三是打造一張城市名片,提高淮安知名度。

 針對網友「工程建設勞民傷財」的質疑,工程建設負責人之一、淮安市市政公用局總工程師盧炳燦告訴記者,工程主體標誌雕塑「紅橋」並不是在古淮河上新建一座橋樑,而是對上世紀30年代建成、目前已被廢棄的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進行改造,造價400多萬元,對於一座現代橋樑來說「花錢並不多」。「同時,『紅橋』建成後將為古淮河兩岸居民增加一條交通線,方便居民往來。」盧炳燦表示。

 「南北分界標誌工程得到了全市各界的支持。」淮安市規劃局用地規劃處處長朱春陽表示,工程方案公示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響應,獻計獻策,最終的方案是在充分吸取意見的基礎上出台的。工程還將在古黃河兩岸種植南北方不同品種的喬、灌木植物,並修建不同風格的建築,希望能給參觀者留下身臨南北分界點的直觀感覺。

 記者在工程施工現場看到,目前工程主體人行橋樑已經建成,其餘部件包括球形標誌等將於近期安裝。一些正在橋邊休閒廣場散步的市民告訴記者,南北分界標誌建設將為這個城市增加新的人文地理景觀,他們對此表示期待和支持。

 專家:開發文化資源應考慮社會心理因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姚士謀表示,長期以來,橫貫中國東西的秦嶺-淮河一線,被公認是我國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南北地理差異並不是哪個省哪個地區所能壟斷的,也沒有哪個城市能夠絕對代表,因為這個地理過渡帶是個比較廣的概念。

 針對輿論對於淮安「搶佔歷史文化資源」的說法,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認為,南北地理分界標誌是自然遺產,不具有排他性,南北地理過渡帶的典型城市都可以建設相關標誌。荀德麟也表示,淮安只是想充分挖掘城市的地理、歷史、文化資源,並無獨佔之意,位於南北分界線上的城市當然可以再建其他標誌。

 對於很多網友「明確劃分南北地理標誌會造成南北對立」的擔心,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季宗紹表示,由於區域間經濟、社會、文化差異,不少人都對人為進行區域劃分存在反感情緒。「事實上,一些對區域的人為劃分,缺乏科學依據,不利於社會和諧發展。」季宗紹建議,在開發地理、文化、歷史資源時,有關部門應充分考慮社會心理因素,避免激化區域對立情緒。同時,也應及時發佈解釋信息,回答社會輿論關心的問題。

  相關「即時中國」新聞
探訪達賴「老巢」:漢語教學遭排除    [21日 16:32]
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蔣建國安徽調研    [21日 16:20]
新華社署文解讀達賴集團「備忘錄」    [21日 15:50]
汪洋:允許改革失敗 不許不改革    [21日 15:42]
滬留學生在芝加哥墜樓亡    [21日 15:29]
獸性男子2次強暴小姨子 強姦岳母未遂    [21日 15:17]
汕頭逾千輛的士昨集體停運    [21日 15:09]
王毅現身APEC會場 傳為胡連會作準備    [21日 15:02]
四川地震遇難學生已達19065人    [21日 15:01]
深圳龍崗大火案 公安副局長贓款上億    [21日 13:52]
據稱楊湘洪曾寫信回國 請求寬大處理    [21日 13:49]
上海留美學生芝加哥大學墮樓身亡    [21日 13:08]
汕頭千的士停運 大理數百客運司機罷工    [21日 13:04]
圖:郴州原市委書記、市長分別判死緩、無期    [21日 12:49]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遇難者增至10人    [21日 12:37]
老總斥資4萬校園求愛 失敗告終    [21日 11:39]
滬鬧市區煤氣爆炸 致1死4傷    [21日 10:26]
潘石屹:北京普通住宅面臨巨大降價壓力    [21日 09:25]
甘肅隴南上訪群眾稱被壞人利用    [21日 09:24]
官方消息否認近期推出燃油稅    [21日 09: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