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收養證是前天發放的!」昨晚10時,四川綿竹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李柏汕肯定地告訴記者,「孩子確實是被收養了。頒發了收養證後,從法律意義上說,他就不再是孤兒,被收養人和收養人之間成為完全法律意義上的父子、母子關係。」
孩子名叫張安雲,10歲,來自綿竹市,在5·12地震中痛失雙親。張安雲也因此成為四川第一個被收養的地震孤兒。
昨晚7時,記者驅車來到德陽綿竹市農村小安雲的姑媽姑父家。在到養父母家之前,他就住在這裡。
聽說記者找小安雲的姑父劉斌,村民很熱心地給記者指路———小安雲被送養的事,村裡很多人都知道。
劉斌的房屋被震成了危房,院子裡搭著帳篷。小安雲70多歲的爺爺正在砍豬草,奶奶在燒柴草做飯。「震後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她就到外面去割草曬乾當柴燒。」小安雲的爺爺顫悠悠地站著對記者說。
噩耗地震奪去小安雲父母
回憶起地震後的情景,劉斌眼圈紅了。
5月12日13時30分,父親將小安雲送到漢旺中心小學後,就回租的房子睡午覺。夫妻倆在漢旺靠賣包子饅頭為生,由於每天凌晨3時就要起床,中午一般要午休。地震發生後,出租房轟然倒塌。「五樓變一樓,倒得一塌糊塗。」當時劉斌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安雲的爺爺奶奶。「我想小安雲的爸爸媽媽沒事的話,肯定會回來找老人的。」
當晚,劉斌沒等到弟弟、弟妹,也沒有小安雲的消息。第二天,他們趕到漢旺,得到弟弟、弟妹已經遇難的噩耗,而小安雲很安全,已被學校轉移到綿竹體育場。
「找到小安雲時,他問『我爸爸媽媽呢?』我只有說『你爸媽忙得很』。」雖然劉斌不敢告訴小安雲噩耗,但聰明的孩子已經隱約猜到,只是不敢相信。
送養幾經反覆親人才答應
噩耗沒能隱瞞多久,小安雲很快就知道了。「他只是不停地流淚,哭不出聲來,心理醫生一看就慌了,趕緊給他做心理疏導。」劉斌說。小安雲成了孤兒,成都市兒童活動中心把他接了過去,安排專門的愛心媽媽給他進行心理輔導和生活照料,並帶到北京、天津去過了兒童節。
在愛心媽媽的牽線下,一對成都夫婦向劉斌表達了收養小安雲的願望。
但是,收養並不順利。阻力首先來自外公外婆,10歲的乖巧小外孫要離開自己,老兩口很難接受。但二老都已80多歲高齡,撫養小安雲已不現實。然後又是小安雲的兩個舅舅不同意,但他們的家庭條件本來就不太好,地震後更加窘迫。經過劉斌再三做工作,幾經反覆,外公外婆和舅舅們最終還是答應了把小安雲送養。
初衷為了孩子有個好前途
「把小安雲送養出去,對他的前途有好處。」劉斌道出了初衷。根據《收養法》規定,收養年滿10週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雖然長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小安雲願意嗎?
「開始他是很牴觸。」劉斌說。為培養感情,甄先生和愛人先將小安雲接到成都生活,並為他報了學習班,慢慢產生了感情。但後來小安雲聽說必須改姓,又不願意了。「他給我打電話,說想回家,一問原因,就是不願意改姓。」但時間一長,小安雲終於接受了甄先生夫婦,並簽字答應被送養。
「只要娃娃有前途,我們老人家也願意。」對於孫子被送養,小安雲爺爺說,「不管怎樣,他都是我的孫子」。本報記者
編者註:應收養人、送養人的要求,本文人名、相關地點均進行了處理。
專訪綿竹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
可被收養孤兒的數量在不斷變化
記者:誰能收養,是不是民政局說了算?
李柏汕:關鍵是收養人和送養人、孩子三方自己協商,民政部門只是審核材料、辦理登記,有點類似於辦理婚姻登記。民政部門不是「介紹所」,不可能去搞「拉郎配」。比如張安雲的收養,地震後就開始談,談了幾個月,我們只是審核他們的手續是否完備。
記者:想收養的人如何瞭解孤兒的信息?
李柏汕:我們必須尊重孤兒和監護人的隱私權,因此不能公佈孤兒的信息。比如,現在綿竹就有一個1歲的孤兒,他家的門檻都被前來咨詢收養的人踏破了,孩子的爺爺被迫搬了家。我們不可能老是去問人家願不願把孩子送給別人收養,不能讓別人難堪。綿竹的地震孤兒中,有些是唇裂、有些是腦癱,只有6個有收養意願的孤兒。另外5個也有人在洽談收養。
記者:為什麼孤兒的數字一直在變化?
李柏汕:這是由於有些監護人(送養人)的送養意願在不停變化。比如,我們就曾經向省民政廳申報過張安雲的收養意願,但後來他的監護人的送養意願又變化了,表示不願意送養。之後,又出現了幾次反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