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決定8億農民命運的中國農村改革,走過了風雲激盪的30年。多少「熱詞」曾經耳熟能詳,多少「熱詞」依然流行不衰,它們生動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農村改革給中國農民乃至整個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大包干
「大包干」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也是農村改革的標誌性事件。
30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鮮紅手印,以分田到戶的方式邁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隨後「大包干」之風席捲全國。到1986年底,全國99.8%的農戶都實現了分田到戶。
萬元戶
「萬元戶」,曾經是一代人的嚮往。
改革開放初期,當大多數人還在為填飽肚子忙碌時,極少數農民通過勤勞致富,家庭年收入超過萬元,「萬元戶」因此得名,並成為那個時代先富農民的代名詞。
隨著中國農村的不斷發展,「萬元戶」,很快成為時代的一個記憶。
農業稅
「農業稅」,歷史難以忘卻的記憶。
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經表決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這意味著8億中國農民從這天開始,依法徹底告別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農業稅。
剪刀差
「剪刀差」,是中國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存在發展差距的形象比喻。
伴隨著農村改革的過程,在舊的「剪刀差」逐步消除的同時,在糧食生產效益方面又出現新的「剪刀差」,如種糧收益與成本倒掛,產糧縣與縣域平均財政差距突出等。為了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消除新的「剪刀差」,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一系列措施,如通過實行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等「四項補貼」,以增加農民種糧收入。據統計,今年補貼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
農民工
「農民工」,一個最受牽掛群體的集體稱謂。
為城市化作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工群體,冷暖安危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2006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從工資支付保障、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7個方面保護農民工的權益,引起了高度關注。
新農合
「新農合」,中國億萬農民的溫暖工程。
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為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目前,在31個省、區、市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目標已實現,參加合作醫療人口達8億人。
海選
「海選」,農民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
1998年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四條規定,選舉村民委員會,由本村有選舉權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選人。統計顯示,在全國新一屆村委會選舉和鄉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中,7億多選民用直選行使了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主權利,參選率達80%以上。
新農村
「新農村」,中國農民的共同願景。
新農村建設包括: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等諸多方面。目前,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已有了現實模樣,新農村建設的美好前景正鼓舞著全體中國人為之奮鬥,中國農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來源: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