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報道,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這一龐大群體的出現,在給職工隊伍帶來新生力量的同時,也給各級工會組織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維護2.1億農民工的權益、探索農民工維權新模式成為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主動出擊為家鄉農民工跨省維權
來自湖北省的工會十五大代表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2007年,在廣東東莞一家鞋廠打工的湖北省通山縣農民工餘才安,在打工期間得了肺病,卻因為工廠不批假而耽誤了治療,直到後來病重昏倒在廠房裡。工廠派人把他抬到車站買了張去咸寧的車票就不再理會。余才安掙扎著回到家鄉後,將自己的情況向工會做了反映。通山縣總工會積極為余才安安排治療,並指派專人趕到廣東與這家工廠交涉。通過兩地工會和當地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余才安爭取到了近6萬元的賠償金。
2007年8月,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羅某在山東威海乳山市一家金礦打工時受重傷,經鑒定為八級傷殘。由於當事人存在智障,該礦為其買了一張車票就不了了之。後來,由總工會與司法部門組成的羅田縣維權協會獲悉這一情況後,立即指派工作人員帶著羅某趕赴山東索賠。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找到了金礦老闆,在當地工會的幫助下,最終爭取到15萬元賠償款。
羅田縣總工會推廣的源頭入會、雙向維權機制,是近年來全總提出的「十項維權機制」建設中的兩個具體措施。工會十五大代表、黃岡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熊則寬對記者說,「羅田縣總工會和司法局先後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廣東東莞和浙江的一些地方建立了城際間雙向維權聯盟,設立了7個維權辦事處和8個維權聯繫點。通過這些聯繫點,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工可以直接接受家鄉工會的援助。」
湖北是勞務輸出大省,農村有1100萬人外出務工,佔全省人口的1/6,其中在省外務工的約有720萬人。目前,像通山縣總工會積極跨省跨地區為家鄉農民工維權的做法,在湖北已經成為工會工作的常態。不僅如此,這些地方的總工會還在一些本地外出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地區建立了雙向維權聯盟,常年派駐工會幹部和法律人士協助外出務工人員進行維權。
「在廣東我們有三四個點,在浙江有兩三個。」工會十五大代表、咸寧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袁亞俊告訴記者,「我們主要是依托當地的同鄉會建立外出務工人員維權站,通過這些站點及時獲取維權信息,以方便我們及時對跨省維權工作做出安排。」
異地建會讓異鄉的打工者有了「靠山」
工會十五大代表袁繼斌在來北京開會的路上接到了一個電話。在大連打工的一名河南新縣農民工在10月15日遇到了糾紛,權益受到了侵害,通過「大連·信陽(新縣)進城務工人員工會聯合會」的迅速介入,不僅迅速平息了可能會升級的事態,還使這名受侵害的農民工獲得了合理的賠償。
「這名農民工是被當地的人給打的,要在以往肯定會出現叫上幾十甚至上百的老鄉去尋仇和鬧事的事情。」袁繼斌說。
接這樣的電話和處理這樣的事情對袁繼斌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他除了是工會代表和大連一家建築工程公司的老總以及曾經的農民工之外,還有一個身份是「大連·信陽(新縣)進城務工人員工會聯合會」主席。
這個名稱有點古怪的組織是遼寧省大連市及西崗區總工會和河南省信陽市及新縣總工會,按照「源頭建會,屬地管理,聯合互動,雙向維權」的思路和模式,於2003年11月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基層工會組織。
「這個會由我們老家新縣的總工會啟動建立,然後交到大連市西崗區總工會來管理。」袁繼斌告訴記者,「我們是大連市西崗區總工會第51個直屬分會,『五一』是國際勞動節,所以這個特別的數字也成為了我們的品牌。」
袁繼斌介紹說,近30年來,每年都有近7000名來自他家鄉——革命老區大別山新縣的進城務工人員來到大連,這些人的職業大都集中在房屋拆除業。以前,這個群體長期處於無人組織、無人管理的狀態,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也往往得不到賠償,因此有些人會採取偷搶或過激方式來解決,對社會和諧造成了一定影響。
「沒成立工會組織以前,我們老鄉每年少至三五個多了十幾個會被大連警方立案處理。有了這個組織後,老鄉們就像有了娘家,很多人的實際困難得到了解決。所以這五年來,涉及到我們老鄉的刑事案件一起也沒有發生。」袁繼斌說。
袁繼斌告訴記者,現在在大連,新縣農民工對聯合會已經產生了深深的信賴感,有困難找工會已深入人心。另外,通過工會,這些農民工在家鄉參加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轉移到了大連市西崗區醫院,在大連看病也能就地報銷了。
農民工工會聯合會是工會組織把無單位依托、非正規化就業的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的一個探索創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組建工會的一條新路子。這與中國工會十五大提出的「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新時期維權觀精神高度吻合。
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在17日在向工會十五大所作的報告中提出,「把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工作作為工會維權工作的重中之重」,這為新時期工會維權工作指明了方向。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加入了工會組織。截至目前,全國已有逾6600萬農民工成為工會會員,而且勢頭依然看漲。
|